——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然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争取经过和平的道路来建设一个新中国。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却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政策,妄图在中国维持他们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虚假地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积极进行内战的准备。1946年6月底,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5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就是调集大批干部、部队进入东北,建立广大的东北根据地,造成影响全局的新形势。向南防御,就是撤退在长江以南的8个解放区的部队,集中兵力加强长江以北的解放区的力量,准备迎击国民党的进攻,掩护人民军队在东北的战略展开。为贯彻这一方针,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豫南等地的部队,分别转移到长江以北的苏皖、山东和中原解放区;关内各解放区抽调部队11万余人和党政军干部2万余人进入东北。各大战略区的部队进行整编,至1946年6月,全军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6个野战旅和14个炮兵团。各战略区和野战军是:东北民主联军(由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晋绥军区和晋绥野战军;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属新四军建制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全部野战军约61万人,地方部队66万人,民兵220万人。在此期间,各解放区部队对国民党军的挑衅和进攻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歼灭了一部分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军,有力地配合了和平谈判。与此同时,开展军政大练兵,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开展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
1946年6月,蒋介石公开撕毁国共双方于1月10日签订的停战协定,以重兵围攻中原部队,接着对全国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人民军队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兵力和装备均居劣势的情况下,依靠解放区人民群众,采取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和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在内线大量歼敌。1947年3月,国民党军被迫停止全面进攻,改为向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当时,在陕北战场上解放军只有4个野战旅1.7万人,另外还有3个地方旅,总共只有2万余人,而且装备很差,弹药匮乏,双方力量极为悬殊。为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陕甘宁边区的所有部队均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统一指挥,并决定成立西北野战兵团。为诱敌深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决定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后,于3月26日转战到陕西清涧县枣林沟。在这里,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及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在陕北和山东这两个战场继续进行内线作战,打击并牵制国民党军的主要集团。同时,在东北、晋察冀、晋冀鲁豫、冀东、豫北、晋南等战场开始举行战略性反攻。至1947年6月,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发展到195万人。
1947年7~9月,人民解放军在总兵力尚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把进攻重点指向中原地区。1947年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突破国民党的黄河防线,举行鲁西南战役,向大别山挺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这一行动,迫使国民党军从山东、陕北等地抽调7个整编师17个半旅的兵力向鲁西南增援,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8月27日,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像一把利剑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另2个纵队和1个军在陈赓、谢富治的率领下南渡黄河,挺进豫西,转战豫陕鄂边地区;9月,华东野战军主力组成西线兵团,在陈毅、粟裕率领下挺进豫皖苏边区。至此,三路大军相互配合驰骋于广大中原地区,开辟并巩固了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中原解放区。三路大军在中原的行动,吸引了国民党军90个旅,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作战。三路大军艰苦奋战,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收复和解放了大片土地,构成了向国民党军举行全国大规模战略进攻的总态势。
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同日,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7年冬~1948年夏,各部队利用作战间隙通过开展以“诉苦”(诉反动派和旧社会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发扬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开展立功运动,进行纪律整顿,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激发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了组织纪律性。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十二月会议”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及会议决议。毛泽东在报告开头就对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作了明确的判断,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至此,共产党与国民党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
1948年9月16日到24日,华东野战军攻克国民党10万重兵把守的、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军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随后,中共中央军委又抓住战机,因势利导,将秋季攻势引入就地歼灭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949年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地区举行辽沈战役,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及华北军区所属冀鲁豫军区部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举行淮海战役,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举行平津战役。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及其他各战场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上升到300万,而国民党军兵力下降到290万,我军兵力在数量上第一次占有优势。淮海战役历时65天,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日益逼近国民党统治中心。平津战役历时58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400万人,其中野战军218万人;国民党军降至204万人,且分布在新疆至台湾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
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于1948年底~1949年初进行整编。
西北野战军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一、第二兵团;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华东野战军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东北野战军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兵团;华北军区的3个兵团改称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以上4个野战军和华北军区连同由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改编的铁道兵团,直属人民解放军总部。全国划分为5个一级军区,即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习仲勋;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彪;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此外,在长江以南各地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也进行了整编。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
1949年4月1~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4月20日夜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举行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解放南京、上海、武汉等地,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4月24日,华北军区部队攻克太原。6月起,各野战部队继续向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地区进军,追歼残余的国民党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至10月中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第四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实施远距离大迂回大包围方针,至12月中旬,解放了除海南岛以外的中南全境。第一野战军5月20日解放西安后,相继解放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第二野战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配合下,于11月开始进军西南,至1950年4月中旬,解放云南、贵州、四川、西康4省。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解放,至此,华北全境获得解放。1950年3~5月,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解放海南岛。5月19日,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解放舟山群岛。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告结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时4年的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解放了除西藏(1951年5月和平解放)和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以及南海诸岛以外的全部国土,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