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为国人所痛恨,所愤怒,所不耻,然腐败虽腐却难败,反腐败历时已久,腐败行径并未明显收敛,在有些地方还呈愈演愈烈之势。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关注反腐动向。近期,中纪委、中组部又联合下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坚决抵制包括买官卖官在内的选人用人腐败现象,其言辞严厉为历史所罕见,彰显中央反腐之决心。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汪玉凯认为,“在各种腐败现象中,选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也是一切腐败之源。”
汪教授所言,支持率极高。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只有对症,才能治病,唯有清源,才能反腐。从理论上说,事在人为,人的作用力始终是第一位的。一切见仁见智归根结底是用人的腐败;从数据上看,2008年至今,全国共查处违规违纪选人用人案件10716起,对1665名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查处。不到三年时间,选人用人腐败高达万余起,这个数目确实不能算小,且很有可能是“不完全统计”,因为国人多年来的习惯是“报喜不报忧”,没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数字上搞“浮夸风”;从典型案例上析,大凡腐败案几乎都牵涉到选人用人腐败问题。河南省近年共查处22名县委书记,其中13人被提拔不足一年。他们犯罪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在建设工程、企业转制中谋私;一方面就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收受贿赂。在若干个用人腐败的官员中,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颍上县原县委书记张华琪要算是个贪婪成性的人物,他每调整一次干部,就能收益100多万元,有250多个干部向他买官,也就是说,全县31个乡镇的领导干部,几乎百分之百的向他行过贿。如此“横扫一切”、“打击一大片”,古今中外很难有望其项背的。在物质匮乏的国家级贫困县,百姓生存都是有困难,官员的工资标准也不会太高,仅仅靠工资是送不起钱的,可以说,他们基本上是“堤内损失堤外补”,或贪污,或受贿,或公费,别无他法。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通过行贿上来,再去接受别人的行贿,甚至表现得更贪婪,不仅败坏了党风,而且导致恶性循环。
既然已经找出症结所在,就应当对症下药,如何才能切断选人用人这个腐败之源?以下几个办法值得一试:严把进口,此其一。防止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河南省近年共查处22名县委书记,其中13人被提拔不足一年便相继落马,这说明什么?说明该省选拔领导干部确有把关不严的情况。如何把关?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的做法很好,但要落到实处。不仅程序要规范,而且内容要科学。要看政绩,但这个政绩必须是不掺水份的,群众公认的,形象工程不能算。要看品德,这个品德是全面的,台上台下都要看,八小时以内,八小时以外都要看,家外家里都要看。要看民心。要加大群众的参与程度,群众投票的分值要提高,加强监督,此其二。监督必须是真心的、有效的、铁面的。要有年度监督、离任监督、专项监督和跟踪监督。绝不能充当“事后诸葛亮”。对监督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也应问责。实行淘汰,此其三。官场要向运动场看齐,对犯规的要实行淘汰制。普遍推行问责制、淘汰制。只要有违规行为,即可进行无情淘汰,不能网开一面,小错不管,大错算账。某些堕落腐败的官员,总会在前期有所表现,把他们违法乱纪的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就能大大减少他们对我们事业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