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期●老区采风●

综合改革奔小康

——革命老区宿迁市脱贫记

作者:荒 野

      有着丰饶的物产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江苏省宿迁市,十年前,各项经济指标居然在全省排名末座,成为人均年收入才2000元的贫困县,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1996年,地级宿迁市成立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地域、矿产优势,“内联外引”,发展多种经营,取得了各项经济指标年年递增的佳绩,让全市人民高高兴兴奔了小康。

  利用现有资源   发展多种经营

  流经宿迁市的洪泽湖、骆马湖,湖水洁净,沿湖没有工业污染,常年水质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是大自然恩赐给宿迁人的两颗明珠。宿迁酿造的“洋河”、“双沟”大曲,享誉全国。他们充分利用好水质,走“品牌”路线,扩大两种品牌酒的生产规模,实现了年产值超过15亿元的佳绩。骆马湖非但水质好,水底还遍布石英砂、黄沙。宿迁的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已探明并开发的矿种有蓝晶石、硅石、磷矿石等。宿迁市领导以此入手,大力发展玻璃、水泥等建材、化工业。适销对路的建筑材料,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为就业提供了市场。宿迁素有“纺织大市”的美称。自1996年后,市纺织系统采取了“练内功、请高参”的方法,逐步将高品位的纺织品打入了国内外市场。纺织业的新兴,也带动了服装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建有纺织、服装企业达300余家。其中,“SPCC”绢丝的出口量占全国的一半。由此,该市的江苏箭鹿集团成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公安部军警服装的定点生产企业。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多向发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适时地加大对宿迁的政策倾斜,将宿迁市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改革的试点市”。宿迁市抓住机遇,全面推进“放开搞活”,以“最宽松、最文明、最安全和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三最四低”的投资环境,营造出“亲商、敬商、安商、富商”良好投资氛围。从而,内联外引了诸多的企业、外资到宿迁来建厂、开公司。如,刘卫高先生一次投资了24亿人民币,建造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中国三大袜业之一的芬莉集团、中国第二大打火机制造商宁波3K集团,以及娃哈哈饮品、三鼎织锦带等一大批国内知名企业到宿迁来落户。为此,2006年宿迁市获得了“中国(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荣誉称号。

  发展农副业    建成米粮仓

  宿迁市所辖县乡水丰地沃,是生产商品粮的好地方。然而,由于过去对农业建设投入少,所以发展速度缓慢。近十年来,宿迁市在狠抓工、商业发展的同时,逐年加大对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投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在不增加耕种面积的基础上,增产增收。如今,宿迁市所辖县农村粮食生产年年丰收。农民在确保吃粮有余的情况下,踊跃卖粮,成为全国有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宿迁市大力发展棉花、油料作物及养蚕业,取得了农副业齐头并进好成绩,由此,农民收入也跟着增长。

富民政策引领宿迁奔小康

  从1996年至2005年,宿迁人在发展工、商业中尝到了甜头。全市工业生产总值年递增率达到了12.3%,财政收入递增12.5%;产业结构实现了“三产超一产、工业超农业”的历史性突破。全市人均年收入翻了番。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宿迁市委、市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及绿化城市的建设,使宿迁市在发展经济,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美化了环境,创建出一个“思上、思进、思干、绿色”的和谐发展的新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