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期●·随感录·●

以“人均”为目标好

作者:王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的第四部分,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把“人均”作为目标提了出来。他说:“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中把人均作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指标提了出来。从以往基本上只讲经济总量,很少讲人均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变化,一个发展。

我和许多人一样,对于把“人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指标,是很高兴的。舆论界也有许多好评。我对于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增强国力,更加高兴。从2000年到2006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六年时间已经完成20年经济总量预定任务中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余下百分之六十左右,只要八到十年,就可以拿下。可见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有可能而不抓住,不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是很可惜的。目前我国的总人口,已经13亿了,再过13年,可能会增加到15亿左右,如经济的总量仍按2000年的底数翻两番,平均到每个人,就不到两番了。所以,改为人均,它所要达到的目标,它的经济总量就要比原来定的多得多啦。
  我所高兴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用人均来观察和考虑问题,比较有助于理解和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四(美、日、德、中),很可能过不多久,就会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第三,是公认的世界经济大国,若以人均的水平来看,则在100多位之后。现在人均美元2000元左右,还不到世界的平均数,是个弱国。充分肯定已经取得的成就,会增强信心,常记住我们还很不够富裕,更会加强自己的责任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
  当我们开始摆脱困境,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要多讲成绩、成就,以鼓舞士气,而在经过30年的实践,摸到了发展规律,形成了理论体系的现在,似乎应该多看到不足,多看到风险,以保持清醒头脑。          (200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