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期●散文●

帆影江风入梦来

作者:吴玉珠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我和九十岁的老伴徐少九来到位于江苏泰州城南白马乡的“中国人民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渡江作战指挥部旧址”参观。在这里,我和我的战友们曾经留下过自己的足迹,50年后的今天,旧地重游,感慨万千。

  走进这座造型如巨舰的海军纪念馆,陈列大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油画,正面中间微微侧坐着的正是中国人民海军的第一位司令员张爱萍将军,那炯炯有神的目光、那颧骨突起的面庞、那亲切的笑容是如此熟悉,使我恍如回到半个多世纪前的战争年代。那时我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张爱萍将军和他的战友成克坚同志在1942年—1944年住在当时的盐东县洋马乡(今属江苏射阳县)我老家的一座阁楼上。当时,军民关系十分融洽。在我的眼里,他们既是严肃的军人,又是热情和蔼的叔叔。抚今追昔,不禁心潮起伏,一幕幕往事如电影般浮现在眼前。记得在一次吃饭的时候,张爱萍将军笑着大声说:“国民党顽固派骂我们是共匪、是土匪、是怪物……”成克坚同志也笑指张爱萍将军说:“这就是一个‘怪物’,‘土匪’的头子!”

  我的家乡盐东县,遍地都是盐碱地,很偏僻贫穷。我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开明地主、民主人士,担任当时抗日统一战线的县参议长,十分拥护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因此我接受革命思想也比较早。当时在家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穿着西装或旗袍的男女,感到十分奇怪。后来才知道,他们大多是南京、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的同志,因身份暴露后转移到我们盐东根据地来的。他们当中有的伤痕满身,是被敌人酷刑拷打而留下的。我小小年纪便有幸与他们接触,接受了他们革命思想的熏陶。我一直在家乡担任儿童团长,经常带领儿童团员手执红缨枪在村头站岗放哨,盘查可疑行人。我虽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学生,爬起树来却手脚利落,常爬到树上瞭望敌情。有时一批伤病员从前方撤下来了,我们就到海滩去拾“土癞子”(一种高蛋白的土海参),送给伤员吃,让他们补充营养,尽快恢复健康。我们常常组织儿童团员唱歌跳舞,慰问伤病员,并为伤病员募捐。记得我们自编自演的一个歌舞叫《十送亲人去当兵》,用的是当地民歌的曲调,歌词是我自己模仿《四季调》编写的。现在只能回忆起其中的几段:“娘送我儿去当兵,娘的话儿记在心,好铁要打大门上的钉,好男要当新四军。红旗飘扬鼓声隆,鞭炮阵阵响天空,全村人民送亲人,你到前方当英雄。你到前方多杀敌,多为抗日立新功,捷报频传到家中,父老乡亲乐融融。”

  1945年,我在盐东县中学读书时被选送到“青年干部训练班”(简称青干班)学习。青干班毕业后参加了县文工队,演出过歌剧《白毛女》,因为个子小,在剧中演喜儿只能演前几段。后来又从县文工队调到华中工委工作队,在工作队农村工作组搞新区土改实验工作,并为南下渡江解放南京作准备。在这期间经常要行军,夜间休息时,为了不惊扰当地百姓,我们就住在空出的猪圈或有屋顶的茅厕里,许多人挤在一起,薄被子一裹就睡觉了。肚子饿了就把路边的野菜、河滩上的烂鱼烂虾拾来充饥。我有一个最亲密的战友武崇真大姐(离休前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后来我俩几次会面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同宿在猪圈的往事,奇怪的是当时我们谁也不觉得猪圈的臭味。当年那种艰苦生活,充满革命理想,充满战斗豪情,充满友谊和快乐,是今日许多人难以理解的。

  1948年底,华中工委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参加渡江作战,我们从淮安来到泰州白马庙。我们一批人驻扎在与白马乡临近的塘湾村,主要任务是为大部队渡江作战征集民船。几十个人忙着到江边、村里,调查、登记、动员,经过我们的宣传动员和说服,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们将从各地征集来的木船分散隐蔽在距江边不远的小河沟汊里,以防敌特破坏和敌机轰炸。那时经常有国民党的飞机在这一带投弹,一遇这种情况我们立刻隐蔽在麦田里。当时,我们组织了400多条船只,被敌人飞机先后炸毁100多条。经过我们努力工作,又继续补充了这个数字,为运送渡江部队准备了足够的船只。在“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的3号展厅里陈列着的一条木船,就是当年参加过渡江作战的船只之一。记得在我们征集的民船中,有一对姓马的渔民兄妹,哥哥二十岁左右,妹妹也只有十四五岁。船只交给我们部队后,按规定小姑娘应该留在岸上,但大军渡江时,她却潜入水中尾随船后,在半途上了船。这位小姑娘就是后来被毛主席接见并取名为马毛姐的渡江英雄女民工,毛主席还给她做了新衣服。

  经过艰苦的工作,我们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征集渡江船只的任务。19494月,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一举突破长江天险,胜利渡过长江。

  如今,在泰州白马乡当年的渡江作战指挥部小楼里,我们参观了粟裕、张爱萍、张震等将军昔日的办公室和卧室。老伴徐少九睹物思人,不禁热泪盈眶,深情地讲起当年与老首长一起征战的往事。

  我和徐少九同志在战争年代结下了革命友谊,1949年结为终身伴侣,1953年各自调到泰州城里转入地方工作。岁月如烟,50多年过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又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今天的祖国更加繁荣兴旺。我们夫妇都已耄耋之年,但依然有着不老的红心。参观回来,心潮难平,写下两首七绝,算是留作一点纪念罢。

             (一)

     百万雄师卷巨澜,

         大江千里鼓风帆。

     青春足迹花如锦,

         五十六年弹指间。

             (二)

     双双重上旧楼台,

         帆影江风入梦来。

     回首同游多感慨,

         豪情无限荡胸怀。

上一篇:怀念叶聪战友下一篇:生死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