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期●专讯●

新四军与江苏革命老区

作者:蔡秋明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新四军与江苏革命老区的关系生动地证明这一真理。军民鱼水情深,没有新四军就没有江苏革命老区。只有在革命老区地方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新四军和野战军在江苏打了那么多大胜仗,打败了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江苏老区也得以巩固和发展。

      新四军是在全国抗日高潮中诞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劲旅。江苏省是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日军“以华制华”的基地,也是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战略地位相当重要。19385月,当日军攻占徐州时,苏南地区已沦陷半年之久,苏北地区主要城镇亦相继为日军所侵占。江苏全境水陆交通干线交织成网,沿线大中城市县城集镇、车站码头密集,均为日伪军重兵把守,又有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不断摩擦挑衅。在日伪顽夹击之中,在敌据点网络空隙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工作之艰难、斗争之残酷可想而知。在此形势下,新四军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牵制日军向华中地区进犯,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东进北上”,开辟敌后战场。

      193867月间,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先后进入苏南。在丹阳管文蔚游击纵队协同下,向扬中和长江北岸发展。1938615日至17日打了韦岗伏击战一仗,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20余人,这是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的处女战。首战获胜,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提高了新四军的士气和政治影响,成为江南人民抗日游击战胜利的良好开端。陈毅曾赋诗祝贺:“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同年5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六团以“江南义勇军”名义,挺进苏(州)常(熟)太(仓)和浙沪外围地区,开展长江三角洲的游击战争。193911月,建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统一领导江南对敌斗争。接着,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又以一部兵力北渡长江,向扬(州)泰(州)仪(征)六(合)天(长)地区发展,造成跨越长江两岸的有利态势。新四军在苏北实行“灭敌、联李、反韩”的方针。1940628日至73日,新四军郭村守军以4个营弱势兵力,击败了顽军13个团的围攻,生俘其700余人,争取500余人起义。为争取“两李”团结抗日,我军主动释放全部俘虏,归还缴获的枪械。郭村保卫战是新四军北渡的前哨战,这一胜利,锻炼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志,震慑了其他地方实力派,为新四军东进抗日建立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同年103日至6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纠集2.4万兵力,分3路向我黄桥驻军围攻,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主力部队。新四军以7000人(战斗人员仅5000余人),在陈毅、粟裕指挥下,以少胜多,歼灭顽军1.1万余人。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对打击顽固派,争取中间势力和苏中抗战局势好转具有重要意义。194010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北上部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部队会师于盐南的白驹镇狮子口,从而完成了对苏北的战略展开,开辟了江苏敌后广阔的游击战场。

      1940年11月17,为统一领导华中地区的抗日战争,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驻盐城)。19411月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受到很大损失。1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25日,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228日,新四军总部颁令,将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连同抗大5分校等,共计9万多人。同年7月中旬,新四军军部由盐城移驻阜宁陈集停翅港。1943110日,又转移到盱眙黄花塘。19459月,军部进驻淮阴城。10月,奉命撤离淮阴赴山东临沂与山东八路军一部合编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指挥部。尔后,新四军调进山东部队与山东军区一部分主力组成山东野战军。194712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与华中军区合编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番号至此撤销。

      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特别是江苏境内深入敌后,浴血奋斗,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坚持和发展了华中抗日阵地。其中江苏老区分布在65个县(市、区)共1560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75%,老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55%。这些革命老区都是建立在辽阔的广大农村,是主要依靠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实施党中央关于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略决策的伟大实践。8年抗战期间,新四军浴血奋战,伤亡官兵8.2万余人;淮海战役,华野与中原野战军为夺取战役胜利,为歼灭国民党55.5万余人,两野战军共伤亡官兵16万余人。人民军队所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江苏人民永世不忘。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又是新四军(作为华中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进行自卫反击战的重要基地。江苏老区在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和华中野战军在这块土地上连续取得“苏中战役”(七战七捷)、两淮保卫战、涟水保卫战、宿北战役等一系列胜利。1948年,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战场。19494月,成为解放军渡江南进的前进基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江苏老区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战勤的群众达1000万人次,战争中牺牲的知名烈士4万多人,失去亲人的家庭达20万户。南京失陷时,被日军屠杀的群众达30万人。为发展壮大新四军野战军,江苏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有30万青年参军。淮海战役期间,苏北老区组织支前民工168万人,担架1.5万副,牛车2500辆,独轮车12.9万辆,牲口1.8万头,船3400条,抢修公路1890华里,修桥210座,送军粮6850万公斤。在渡江战役中,江苏老区动员组织支前民工320万人,挑子2万多副,独轮车1万多辆,船只2万余条,渡江船工4.15万人,抢修公路5200华里,修桥421座,架电话线1880公里,随军渡江的民工就有12.3万多人,供应军粮6544万公斤。没有老区人民配合军队英勇奋斗,就没有新四军和野战军的胜利,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新中国奠基的地方。没有革命老区,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新四军建军70周年,就要做到饮水思源,铭记历史,重视现在,开创未来。要广泛宣传新四军的丰功伟绩,要大力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一部铁军历史,就是一部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史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史,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了“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的铁军精神,我们要宣传“铁军”精神,学习“铁军”精神,用“铁军”精神建设老区,要加强和人民军队的团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要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支持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固我长城”。

      要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精神。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用真情、乳汁、鲜血和生命养育了我们的党和人民军队,她以惊人的代价和巨大贡献,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民主革命胜利后,老区再接再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又作出了新的贡献,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日月经天,彪炳千秋,承载史册。老区革命精神,要代代相传。当前,我们要配合各新闻媒体,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挖掘、运用红色资源,组织红色旅游,通过组织重大纪念日活动,加强“铁军”精神和革命老区精神宣传,共同办好《江苏老区》,配合办好《中国老区建设》、《铁军》、《大江南北》,做好发行工作,提供优质稿件,学好刊用好刊,传播“铁军”精神和革命老区精神。

      在老区宣传工作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创新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区宣传思想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江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精神支柱和文化条件。

      在革命老区建设中,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老区和老促会工作,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约意识”,发扬新江苏人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把和谐发展贯穿“两个率先”(率先全面达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过程。坚持“三个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四个优先”(富民优先、科技优先、环保优先、节能优先),在高起点上实施“五大战略”(科学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贯彻“城乡统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三化”带动战略(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500万劳动力大转移,100万农民大培训,城乡规划全覆盖等“十大工程”。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文化江苏”、“绿色江苏”建设。坚持老区开发促进会为老区人民“想实招、办实事、谋实利”的“三实”宗旨,发扬“团结、务实、进取、奉献”的“八字”会风,围绕“三农”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侧重抓农业产业化、“三大合作”、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企共建”、“场乡共建”等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当好党委政府参谋。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和地方的支农惠农政策和扶持老区政策。扎实办好江苏省惠及老区千家万户的新“五件实事”。抓好新农村建设联系点,配合开展“千村示范”和“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力所能及,尽力而为,切实帮助解决老区人民群众最普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诸如就业、增收、住房、看病、子女上学、打官司、贷款、化解集体债务等切身利益问题,十分关爱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问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三下乡”“四近农家”和“双学”活动,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好、培养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关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老促会群体功能,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全面奔小康,建设新江苏”贡献绵薄之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老区开发促进会执行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