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期●扬我中华魂●

尽忠报国的佟麟阁将军

作者:孙素成

      1937年“七·七”芦沟桥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已过去整整70年,佟麟阁,是在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他的英雄事迹长存于天地之间。

    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189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佟麟阁少年入私塾,读经学史。他8岁那年,帝国主义列强的八国联军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在佟麟阁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怀着对我国古代历史上班超、岳飞等爱国志士的深深景仰,渴望有朝一日为国为民献身于疆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早有报国之心的佟麟阁毅然投笔从戎到冯玉祥的麾下。在此后2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随冯玉祥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佟麟阁为人正直,作战骁勇又多谋略,治军严明,处处以身作则,很受冯玉祥的器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东北的沦亡极大地刺激了佟麟阁,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他与二十九军将领针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喊出了“枪口不对内”的响亮口号,他们要为国家的生存而奋斗。1933年初,日军侵占了山海关、承德,并进逼热河。二十九军奉命调往长城一带迎敌。在长城抗战中,身为二十九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带领部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长城抗战失败后,二十九军回驻张家口,佟麟阁兼任张家口警备司令。

    1933年,冯玉祥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毅然决定组建抗日同盟军。526日,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成立,冯玉祥就任总司令,佟麟阁任同盟军第一军军长、代理察哈尔省主席。28日,佟麟阁、吉鸿昌、高树勋等14名将领,在张家口联合致电冯玉祥,表示要“团结民众、武装民众,誓以满腔热血洒遍疆场,保我河山,复我失地”。抗日同盟军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应冯玉祥的要求派出大批优秀党员到张家口协助工作,并为此成立了中共河北前线工作委员会。

  抗日同盟军成立后,佟麟阁积极参予筹划军事部署,收复失地。他与吉鸿昌、方振武等部密切配合,并派出同盟军第一军的第一、第二两师各一部出兵张北,猛攻敌伪军,先后收复康保、宝昌、沽源等地,并于712日克复多伦,抗日同盟军威名大振。在此期间,佟麟阁治军理政,运筹帷幄,筹备军需,安定后方;出版《国民新报》,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民众武装,担任前方运输、救护工作,甚获察省军民的爱戴和拥护。

    抗日同盟军的出现,受到蒋介石无理刁难。蒋企图以武力解决抗日同盟军。经过反复交涉,85日,冯玉祥被迫通电宣布结束抗日同盟军的军事行动,命令前线部队后撤。812日,宋哲元返回张家口,恢复察哈尔省主席职务。佟麟阁任29军副军长兼张家口公安管理处处长。佟麟阁为抗日之志未酬而不胜悲愤,隐居于北平香山寓所,等待报国时机。 

    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对日妥协,华北局势更加险恶,二十九军被迫退出察东。佟麟阁得知这一消息后坐卧不宁,他连续几日带上猎枪和干粮早早离开寓所,但每天都未带回任何猎物,他所追逐的不是猎物,而是要借此宣泄心中的烦闷。

  1935年冬,华北局势继续恶化。在这危难之时,佟麟阁应宋哲元及二十九军张自忠、刘汝明、冯治安和赵登禹等几位师长的联袂相请,回二十九军任副军长之职,并兼任军官教导团团长,部队驻守南苑。1937年初,军训团成立,佟麟阁兼任军训团团长。在军训团成立大会上,他发表了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讲话。他说:“日本不断侵逼我国,是我们的仇敌。抗日保国是军人的天职……一旦日寇将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立即反击。我个人一定和大家一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斗,为国家的荣誉而献身。”佟麟阁经常和军训团团员在一起,每星期一的早上他都要给学员讲话,用爱国思想教育青年,要求学员们继承和发扬英勇抗日的传统,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经过佟麟阁等人的努力,军训团培养了一批干部。这些干部在八年抗战中有的献出了生命,有的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指挥员。

    193777日晚,日本军队向我驻守宛平城的二十九军官兵寻衅,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时,驻守丰台的日军麇集卢沟桥北,大肆破坏平汉铁路路轨,企图孤立驻守宛平城的二十九军。日军炮击宛平,炮弹落入了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守军的阵地上。在大敌当前的危急关头,身为二十九军副军长的佟麟阁不顾蒋介石“侈言抗日者杀无赦”的严令,毅然向三十七师冯治安师长、何基沣旅长下达了“立刻还击,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命令。守城部队遂奋起抵抗,由此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二十九军全体将士对日寇的猖狂进犯怒不可遏,争请杀敌先登,痛歼日寇,守卫疆土。佟麟阁在所部全体将校会议上说:中日战争已不可避免,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惟以死报国。他的爱国激情使闻者动容。将士们磨拳擦掌,以“杀敌救国,军人天职”,“卢沟桥是我二十九军的坟墓”的誓言通电全国。

    77日卢沟桥激战,8日上午10时稍停。中午,日军又两次向卢沟桥炮击180余响,敌人企图强夺卢沟桥。桥西金振中营守军一个排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顽强战斗,全排壮烈殉难。宛平城西门城楼某连长见之怒火满腔,不待命令即派一排,手持大刀飞速驰援。战士们一遇日军,举刀就劈,杀得鬼子鬼哭狼嚎。712日,《世界日报》以《日贼侵犯宛卢,被我军击退;廿九军之大刀队大杀日贼》为标题,报道了二十九军战果。二十九军大刀队从喜峰口战役到卢沟桥抗战屡建奇功,赫赫有名。上海从事救亡运动的著名音乐家麦新为将士们的英勇壮举所感动,谱写出歌颂二十九军大刀队的抗日赞歌《大刀进行曲》。其原词为: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二十九军的抗战壮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援。中国共产党以正义的声音和极大的热情,导召全国人民一致抗战。北平的中共地下组织,及时动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救亡团体,组织战地服务团,到前线救护伤员。全国各地声援、慰劳二十九军的电报、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北平。卢沟桥的炮声,激起了中华儿女奋起武装自卫、抗日救国的巨浪。

  727日,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通电表示:日人欺我太甚,不可再忍,拒绝日方一切无礼要求,决心为国家民族生存而战。当日,宋哲元命令驻扎在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迁入北平城内,并令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指挥官。在这面临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佟麟阁决心与官兵一同死守南苑,而由副参谋长张克侠带领军部人员进城。佟麟阁和赵登禹共同坐镇南苑,研究抗敌对策。佟麟阁表示:既然敌人找上门来,就要和它拼个死活,这是军人的天职!      

  1937728日黎明,日军集中机械化部队,在几十架飞机配合下向南苑、北苑黄寺及沙河一带的二十九军全线进攻,其中南苑战斗最为惨烈。面对强敌,南苑的二十九军官兵在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等指挥下沉着应战,顽强抗击日寇的进攻。由拂晓到午后,二十九军官兵坚守阵地。之后,终因我方伤亡惨重,被迫突围。佟麟阁率部队退至大红门北,接着,日军又集中兵力包围了大红门。佟麟阁恐敌截断北路,便分兵亲自前往堵击,但因寡不敌众,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佟麟阁利用有利地形边打边走,不幸被日军机枪击中右腿,鲜血直流。卫兵们劝他稍退裹伤。他大声喊道:“事急如此,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将士们听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都知道:佟将军家在北平城内,距南苑指挥部近在咫尺。但自从战争开始,他从未回过家;激战之时,佟将军的父亲病重,他则因为战事瞬息万变而不肯片刻离开战地;727日是佟夫人的生日,家里希望佟将军回家团聚。由于战事紧急,他回电对家人说:国难当头,军务紧急,大丈夫应当效马援,用马革裹尸还乡。他的爱国之情极大地激励着将士们的斗志。

    为了保存实力,佟麟阁决定再次突围。他强忍腿伤的疼痛,跃上战马,率领部队突围。这时,敌机又一次向阵地俯冲而来,炸弹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突然,一颗炸弹落在佟麟阁的坐骑旁,无情的弹片击中了将军的头部,顿时血流面颊,从马上栽倒在阵地上,壮烈殉国,时年45岁。

    1937731日,国民政府发布褒奖令,追赠佟麟阁为陆军上将,其生平事迹,宣付史馆,以彰忠烈。诗人姚柏林写诗追怀佟麟阁将军:“南苑团河亦战场,故都城外血玄黄,将军取义昭今古,麟阁功名麟阁扬。”各地人民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追悼、纪念活动。

    毛泽东同志对佟麟阁的爱国献身精神给予很高评价,在1938312日延安纪念孙中山逝世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中赞扬佟麟阁等抗日牺牲的烈士“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英雄,北平城内原“南沟沿街”更名为“佟麟阁路”。佟麟阁的忠骸被移葬于北平西郊香山兰涧沟山坡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纪念抗战有功的佟麟阁将军。197987日,中共北京市委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北京市人民政府并在香山附近为佟将军修墓立碑,以志纪念。1985813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开馆。馆内展出了佟麟阁的遗像、史料、墨宝等,并有塑像一尊以供瞻仰。

  佟麟阁的一生,实践了他“报效祖国”的愿望,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永留人间。

上一篇:挺进江南第一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