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期●随感录●

见利不争寿自高

作者:孙杨生


杨绛老人今年已104岁,两年前她出版了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有人赞扬她是著名作家,她却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瞬间”;过去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老伴钱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生活简朴,从不讲究,甚至连书房也没有:“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不争、低调、简朴,这就是杨绛的真实生活,也正是她历经沧桑依然健康长寿的原因。

实事求是地讲,现在绝大多数老百姓(包括企业退休职工)的生活水平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裕时,人们往往并没有同步体会到幸福感的增长。不可忽视的是,许多人幸福感缺失主要是心理性因素造成的:其一,社会变迁的速度过快,在改变一切的时候也提升了人们对变迁的期待;其二,不同的人群或阶层的变迁速率不一致,变迁慢的便产生了消极不满。中国人的幸福感状况,充分说明幸福感不仅关乎物质生活的改善,同样关乎精神世界的成长,关乎人们是否能从物质的丰裕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俗话说得好:“心无忧虑寿自长。”一个人要心胸开阔,才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得失,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足常乐。这样想,这样做,于人于己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在这方面,杨绛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