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谒腾冲国殇墓园

作者:吴玉泉


我们爱自己的生命,也知道生命失去是多么的可惜和痛心。许多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的英雄们,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烈士应该活在我们的记忆里,死亡应该是一种对生者敬仰的再生。因此,我们有责任以国家的名义,纪念那些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腾冲,有这么一块烈士英灵的歇息地。

历史的记忆重新返回到抗日战争,那场战火,从东北开始,燃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云南结束了它的蔓延。云南作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因为日军的铁蹄从南洋进入缅甸、印度,驼峰航线与史迪威公路如果中断,日军将切断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亚洲战场格局将改变。中国政府派出远征军,出兵缅甸,联合英、美军与日军在印缅之间展开激战,随后日军侵入云南,一路北上,到达腾冲。大敌入侵,腾冲城一度沦为废墟。被枪炮声笼罩的腾冲人,这一群善于远走他乡经商、静处故土读书的腾冲人,随后便组织了自己的抗日武装。中国抗战,云南是最后一片被日军染指的土地,云南抗战,腾冲大概也是最后一个被占领的县城,经过中国远征军与英、美两国盟军在这片原本应该生长粮食与花朵的土地上浴血奋战,数以万计的远征军战士倒在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国殇墓园,坐落于当年日寇最后盘踞的阵地来凤山麓。墓园入口,两旁松柏劲拔,青石便道,碧草萋萋。拾级而上,忠烈祠门首,“碧血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悬于屋檐四廊,庄严凝重。两旁石碑,记存着腾冲抗战阵亡将士9618位英名;门外走廊侧列刻石数通,计有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时任腾冲县长张问德《答田岛书》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重要抗战文献。祠堂两厢陈列着数十幅反映当年滇西抗战的珍贵文物照片,往事历历,无不触目惊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国殇墓园里早已恢复了天籁一样的宁静,松柏已经长得很高,把墓园遮盖得严严实实,那墓碑上的字迹,也被石苔所覆盖,渐渐地变成了黑色。只有野草和花朵,才会在岁月的脚步声里,陪伴着这些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浴血奋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生命,在每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呈现出丛生的绿意和花香。当然,为国捐躯的人总是要被人们铭记的。

忠烈祠后,苍松翠柏,一峰突出。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巍然屹立其中。塔基,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字气势雄浑。塔身用腾冲火山石砌凿而成,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两名阵亡少将墓碑列前,塔身四周呈放射状列阵,刻有军衔姓名的3346个墓碑虽有残缺不全,布满了岁月的斑驳,但依旧成军列制式,一行行、一列列,整齐划一,俨然威武之师整装待发之势。塔碑间隙,青草沁碧、野花疏缀,于悲壮中透出些许哀惋。

70多年过去了,那场战争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名词,但在国殇墓园却是一个个死去的年轻生命。他们来自大江南北,有血气方刚的学子,有从田间地脚强征而来的壮丁,当一齐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时,同仇敌忾,以身殉职。如果没有这些个具体而陌生的面孔和他们真实而残酷的故事,那场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或许会慢慢地湮没在历史的阴霾中。我们的博物馆、我们的历史应该找到更多的像腾冲国殇墓园中那些无名者的名字;让我们不要忘记那些名字后面血肉相连的存在,让我们再次聆听那些名字后面的故事,让我们有机会为他们默哀,让历史更加完整真实。在国殇墓园中穿行,犹如穿越历史的悲怆与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