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启东裕德隆公司掌门人胡锦裕
没有喧闹的机器声、攒动的人头、纷飞的尘埃、基料的腐臭,在32门总计3万多平方米的工厂化恒温培育库房里,草菇、双孢菇、熊掌菇各就各位,于一片宁静温润的环境中争分夺秒地生长着。这就是胡锦裕创建于启东市王鲍镇久西村的江苏裕德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车间。春节期间,公司每天出产熊掌菇及草菇、双孢菇12万斤,主销上海市场,天天供不应求。
47岁的胡锦裕是一位成功人士。1989年,老家在启东市近海镇小闸口村的他,建起一支电力安装工程队,一干就是20多年。厚实的财富积累,让不甘寂寞的胡锦裕萌生了新的创业念头。2013年2月与一位朋友的巧遇,让他领略到了食用菌产品的无穷魅力,进而跨进这一神奇王国。
为掌握从生产工艺到市场营销、从机械配置到技术操作、从资金投入到厂房设计的第一手资料,他半年内考察了新疆、吉林、山东、广西、江苏的10多个大型食用菌基地,一路走来,信心愈坚。2013年10月,他首期大手笔投入8000万元,开建年设计产能5000吨的食用菌生产工厂。
作为华东地区首家采用全自动智能化温控技术的食用菌企业,科技含量高,设计结构复杂,但胡锦裕凭借20多年电力安装功底,靠一双巧手,将32门库房及水、电、气设施安置得井然有序,进而运用19台套先进专业设备,实现除采菇外的全部智能化程控生产。
凡事开头难。2013年冬,就在公司采用麦秸、鸡粪、菜籽饼作为混合基料并成功批量产出双孢菇时,胡锦裕遇上了一只“拦路虎”:食用菌基料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臭味,影响周边居民。咋办?胡锦裕依靠公司聘请的台湾专家和南通农业教授联合展开技术攻关,终于从传统蘑菇、香菇培育基地普遍丢弃的“废菌包”中找到了改变老工艺的办法:将这些废菌包进行粉碎、增温并添加新的菌种,恰可培育出理想的草菇、双孢菇,既可变废为宝,又能消除恼人的臭味。
草菇、双孢菇一经再次产出并配送至上海曹安路等批发市场,裕德隆很快因产品反季节规模生产并填补市场空白而声名鹊起。很快,公司门口开进了越来越多慕名前来购货的上海货车,天天将菌菇产品抢购一空。
初战告捷,胡锦裕并未沾沾自喜。别人回家过年,他却一头扎进库房,历经10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台湾一专家花10年之久培育而成的名贵菌菇品种——熊掌菇。熊掌菇,因形似熊掌而得名,其营养和形态皆堪为“人间仙菇”,除了其个头能长至八两一斤,更因其营养价值经上海农科院权威检测胜过松茸。2014年春节刚过,裕德隆成功培育的熊掌菇一经推向市场,立即在业界引发轰动。如今,胡锦裕已顺利拓展出5000多平方米的熊掌菇培育库房,且成为国内少有的规模熊掌菇培育基地。目前,这种在业界尚属稀有的菌菇还依然以朵销售,单价120~160元,日产3000多朵仍供不应求。
胡锦裕收获着愈加丰厚的菌菇财富,却谋划着更大的发展蓝图。2014年入冬,他成功创建以食用菌废弃基料为原料的有机肥料厂,将每天130立方米的废菌料全部加工成肥效甚高的颗粒肥料,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又使公司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避免了环境污染。
2014年夏天,胡锦裕在公司所在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先后领衔创建起了以裕德隆公司为龙头的四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拓展食用菌生产基地130亩,160多个农户家家踩着裕德隆的节拍,逐步走上种菇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