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有一个人不能忘记。此人既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他既去重庆考察,也去延安考察,他既支持国民党,也支持共产党。谁抗日他支持谁。他是谁?他就是实业家陈嘉庚,堪称华侨领袖,在马来亚、新加坡、印尼都有企业。他有离岸公司,但是公司离岸,他心不离岸,心向祖国。他不是携公款出逃,而是携自己的款归国。他对抗战给了哪些支持和援助?请容我提供一个无泡沫、无水分的数据:“陈嘉庚个人便捐出一百多架战斗机、一千多辆战车、百亿军火和救济粮。”这么大的贡献谁能与之相比?对抗日做出这么大的贡献的人,我们怎能忘记?
我们不仅不能忘记陈嘉庚在物资上的贡献,而且还应当记住这位名人的名言。他在考察了重庆和延安,并且做了比较研究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延安是中国唯一没有贪污的地方……”陈的这一评价不算高,“不贪”只是对官员、对政党的起码要求。可是,在国统区大官小官都在把金条往家拿的情况下,这一评价则是具有针对性的很高的评价了。不腐,恰是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不腐,就给“小米加步枪”注入战胜“飞机加大炮”的活力。延安为什么会成为一方净土?道理很简单,因为延安的制度严密,透明度极高。哪个当官的往自己窑洞里多拿一块肉,当兵的能看见,百姓也能看见。现在靠探头录像破案,殊不知探头怎能比得上百姓的眼睛?百姓的眼睛是扫描仪,是显微镜,也可认为是照妖镜。制度加百姓,就能做到“伸手必被捉”。
现在中央再三强调要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这“三不”是完整的。可是,也要看到这三者在目前不应当是平行的,要从中找到关键。关键是什么?关键是“不能腐”。因其“不能”,方有“不敢”,如果能腐,伸手不被捉,就必然会诱发、助长一些人胆大妄为。因其一次又一次的“不能”,久而久之也就进入“不想腐”的高境界了。如今贪腐案件比较少的国家芬兰,也无非是“不能腐”产物。在他们那里,谁要是举报某官员贪腐,承办人会认为举报人大脑有病,对举报人“有错推论”,对被举报人“无罪推论”。因为在处处透明的情况下,被检举的人是“不能腐”的呀!
陈嘉庚把当年的延安树为不贪不腐的榜样。延安不贪不腐的效应是颠扑不破的,延安精神世代相传。愿今人都能牢记陈嘉庚当年的名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人人学延安,处处是延安”。
注: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现厦门市集美区),著名爱国侨领,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毛泽东称誉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