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期●随感录●

从“六尺巷”说起

作者:黄 俭


安徽桐城西后街,有一条长约百米的“六尺巷”。清康熙年间,官居大学士的张英,接到桐城老家求救的信函:因宅基问题,与邻居吴家发生争执。张英收到信后,便给家中写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了此诗,豁然开朗,遂让出三尺。吴家深感其义,也后退三尺。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

至今,凡是去安徽桐城旅游的人们,都要去参观这短短的“六尺巷”,无不赞美张英的为官之德。有的人也因此发出了议论:“现在共产党某些当官的,得好好学习张英对待百姓之道……”我听到这话深感难受,心想,过去战争时期,党群关系是多么密切,而现在与民争利的官员不少。党内之所以有如此为官者,皆因在他们的意识里,已经丢掉了党的宗旨,失去了与百姓的鱼水之情。可见,为官者正心修身,该有多么的重要!

张英既重视以德修身,也重视从政以德,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是善于继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写过《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一文,引用《晏子春秋》里的两句话告诫同志们:“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这就是说,共产党干部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爱人民,为人民服务;如果只是挂在嘴上“做人民的公仆”,而不去付诸实践,遇到一己之私利,就以权压人,让官民的鱼水之情变成互相对立和冲突,就是最大的官德败坏,就真是“行莫贱于害民”了。

前不久,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去“六尺巷”拜访。笔者以为,此举意在敦请当今的领导干部学习清朝张英“让人三尺”的为官之德。“六尺巷”走完全程不过四五分钟,其蕴含的“当官者须知进退”之哲理却千古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