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期●老区采风●

徐勤生:两年改变落后村面貌

作者:戚兴林


2012年9月,曾任江苏泰州市广电局高港分局局长、临近退休的徐勤生,从泰州广电集团副调研员位置上,被市委组织部下派到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任党总支书记。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他使徐庄村从一个负债400多万元的落后村,“摇身一变”为“三星级文明村”,让人刮目相看!

慧眼生智慧,荒地变良田

徐勤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逛田。凹凸不平、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荒野废田,旁人绕着行走的地方,在老徐的眼里却是待开发的“金矿”。当年底,徐庄村首个土地整治项目启动,5个月的时间就整治出土地32.8亩,平整耕地80多亩,还结合水系调整,改造6条死沟,腾出土地15亩,前后共整理出土地127.8亩。如今,新开垦的耕地已经收获水稻、小麦。按照水稻亩产1200斤、小麦900斤计算,每年增加毛收入约8.3万元。徐勤生还利用整治土地的机会,多方筹集资金,为全村修建了3米宽的硬质水泥路20多公里,下水道12000多米,硬质排水沟8000多米,新装LED路灯120盏。村里还在整治出的耕地上连片种植了120亩药用板蓝根,作为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中草药种植基地,每亩毛收入可达3000元;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每平方米月租金8元钱。

以身作则,为干部做榜样

徐庄村常住人口3025人,其中有一半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很多留守老人经常错过了治虫、锄草的农时。徐勤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间,经过苦思冥想,创新出一种“田保姆”的耕种方式:即统一供种、育苗、机插、供水、治虫的设想。村委会认为可行。于是,村里收回了多年前出售给个人的农田水利设施,购买了插秧机、弥雾机、耕种机,所有村干部、加上部分村民成立起50人的“保姆”队伍,负责为全村1100多亩水稻喷药,每个村干部还平均有20亩的“责任田”。

开始有些群众对“五统一”不理解,徐勤生走家串户,耐心说服。就拿“统一治虫”来说,它有6大好处:不留死角,不误农时,用药节省,污染少,成本降低,且安全。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利于村组干部参加劳动,服务群众,密切了干群关系。村里的12名干部,个个廉洁奉公,在群众眼里都是叫得响的称职干部。

怀揣记事本,心中有群众

徐勤生走马上任党总支书记后,第一次开会就公开承诺:不花村里钱请客、送礼、买烟,不花村里的钱办个人的私事。

老徐总是提前上班,每天在村工作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秸秆禁烧期间,他多次夜里从10多里外的口岸赶到田间巡查。

老徐有个笔记本,村里的低保户、残疾人、身患重病者、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全被他记在本本上,装在心坎里。一年里,老徐登门走访了50多个贫困户,问寒问暖,针对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的帮助。为筹资金,徐勤生东奔西走,从扬子江慈善会争取了24万元善款,先后为4户单身汉改造了危房,为5户年老体弱者免费安装了自来水和数字电视,为3户单身汉送去了电视机。今年春节前,村里共慰问困难家庭237户,发放慰问金11.8万元。

除了多方“化缘”,老徐还自掏腰包帮助困难户。进村不久,徐勤生看到一个独臂老人,左手艰难地压着井水,水桶满后,再慢慢地提回屋子。徐勤生赶紧上前帮助并随老人进屋,跟老人聊起家常。88岁的老太管春兰,27岁时因工伤失去了右臂。丈夫早逝,唯一的儿子也已去世,孙子在外地打工。老人独居,至今还使用着老式马桶,家中只有一盏小灯,开关在房门口,老人晚上睡觉,得先走到房门口关灯,再摸黑回到床上。

第二天,徐勤生帮管奶奶换上明亮的灯泡,还在床头安装了双联开关。以后又安装了自来水,砌了水池,接上了有线电视,还送来了移动抽取式坐便椅。他还爬上屋顶筑漏。管奶奶逢人便说:“我儿子活着时,也做不到啊!我享的是徐书记的清福,徐书记呀,真是比我亲儿子还要亲哪!”

徐勤生到徐庄村30多个月来,凭借苦干、实干,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将一个贫困村、落后村建设成一个安居乐业、整洁美丽的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014年7月,徐勤生当选为江苏省最美人物之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