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是一个接近完成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五年规划,即振兴中华的“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2015年10月又是十二五收官、迎接十三五开局的时刻,五中全会是具有重要历史节点的全会。因此,我们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贯彻、实施十三五规划,将是我们的“中国梦”圆梦的第一个目标的过程,为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就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写下几点体会,与朋友们共享,以求指正。
体会之一,制定中期规划,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制定国家发展的中期计划,这种做法来自苏联(苏联后来制定七年计划)。从1953年到1980年,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五年计划则是多变的计划,受制于政治与意识形态斗争。由于当时各方面的努力,计划经济曾发挥了集中全国力量办工业的作用,在困难的条件下,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工业体系,在历史上曾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其中的失误也层出不穷,主要是因为:信息制约(信息不确、不全、不及时)带来的盲目性;决策的形成与修订缺乏广泛参预的民主机制;尤其是经济建设计划服从于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使科学决策受到干扰,包括“反冒进”和“大跃进”中的浮夸、虚假,因而也做了不少“无用功”。
笔者曾经多次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据他的分析,大致在新时期以前制定实施五个五年计划,新时期制定实施五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改为五年规划。前五个五年计划与后五个五年计划有明显的不同。主要为:一是,前五个五年计划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进口替代战略,实行高积累,结果导致农、轻、重结构失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二是,前五个五年计划都是高指标,导致经济紧运行,即“指标高”“完成不好”;后五个五年计划则指标普遍不高,而实际执行结果一般都超过。三是,前五个五年计划的特点都是不断强化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管得越来越多,计划管理越来越依靠行政手段;而后五个五年计划,则是相反,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权限逐渐收缩,让位于市场和社会,政府由“全能型”向“效能型”转变。四是,前五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效益,除第一个外,其余四个的经济效益都不理想,经济增长波动很大;而后五个五年计划,则表现出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逐渐走上正轨,水平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低,促进和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古语曰:“预则立,不预则废。”笔者认为,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保留了社会主义传统体制下的五年计划(后改为“规划”),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优势,重视经济发展的计划性、预见性、协调性、平衡性。新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将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育起来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作为经济资源的配置手段,引到社会主义的土壤上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创性发展。在发展市场经济初期,我们党就估计和认识到市场机制“双刃剑”的特征,即既有开掘劳动者、投资者、经营者与自身利益相联系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一面,又有“金钱至上”“市场盲目性”的一面。对此,发展市场经济也需要运用国家的计划或规划、国家的宏观调控等,来纠正市场的缺陷与不足。五中全会召开后,国外有著名学者在发表感想时说,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中国模式的成功之处之一。我想,制定五年规划,确实反映着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重要的“顶层设计”的工作,一定忽视不得。
体会之二,十二五收官,“成果丰硕,问题不少”,成果带来了自信心,问题带来了贯彻好十三五规划的责任心
十二五的五年(2011~2015),主要在十八大召开以后的年月,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卓著成果,我们看“六个要点”。
一是看总体实力。2014年,我国GDP达到63万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2010年底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第二经济体)。粗钢为8.226亿吨,为世界粗钢总量的约一半;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粮食产量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11连增”,今年有望实现“12连增”,2014年粮食产量6.07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452 .98公斤,超越世界人均400公斤的平均水平。总体实力还包括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民族凝聚力,都有明显上升。
二是看经济发展状态。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过去的五年,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下行、疲弱状态,增长速度在百分之一至三间徘徊。我国十二五期间的GDP年均增长8%,比之前30年10%的速度有所调整,但把握“中高速”“稳中有进”,仍然保持明显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状态,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这一贡献率约为30%。
三是看市场体制发育水平。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之中。市场化水平的一个标志是商品化水平,我国目前商品定价约95%是市场定价(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90%是政府指导价,市场定价只占10%),资本化率已达较高水平。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大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比如,简政放权释放红利明显,通过连续两年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了76%;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事项85%改为后置审批。还有“负面清单”“权力清单”的推行,都反映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良好发育。
四是看开放水平。我国的进出口总量为世界第一,出口总量为世界第一。2014年外国直接投资(FDI)1196亿美元,为世界第二,我国投资到海外的资本数额不断上升,2014年达1029亿美元,承包项目为1424亿美元,两项相加,达2453亿美元。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海外发展的重要战略思路和实施措施,得到相关国家的点赞。同时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获得英国、韩国等几十个国家的支持和参与。“和平发展,共存共赢”成为我们的口号。
五是看经济结构转型趋势。十二五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的五年,我们上下努力,同舟共济,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从工业看,一手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抓改善品质质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新生力量。从服务业看,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三产比重达48.2%,今年上半年已占据半壁江山。从新兴产业看,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产业高端化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开展。
六是看人民生活的改善。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就业基础稳定、收入同步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民生保障制度,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比如,将财政收入用于民生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持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到7.7亿人,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就业质量逐步提高;十二五前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快于GDP增速,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当然,有进步,也有问题和挑战,如《建议》所概括: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
看到成绩,对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就产生自信心,进而对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产生自信心;看到问题和挑战,就会产生制定好、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的责任心和决心,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新增长点导向”,做好在国家五年规划指导下的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十三五规划,努力实现我们的目标。
体会之三,在发展的五个理念引领下,奋力夺取十三五规划新目标的胜利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就要我们以这“五个发展理念”为引领,奋力完成十三五规划。五个理念发展涵盖了十三五工作要求的“五位一体”的方方面面,笔者以与百姓关联较直接的“亮点”,作一点解析。
其一,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建议》指出,“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以计算机为引领的革命,现在还在进行中,包括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生物化学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纳米等新材料技术,现在畅行的“互联网+”技术、三D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由此产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新变化。我国的科技创新有很大进步,不少项目的成功,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原始性创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新技术是我们以市场换来的,并且仿造别人的居多。比如,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抗疟疾药,发明权在我们,可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生产运作我们不如发达国家,每年抗疟疾药有53亿美元的盈利,我国只有其中的1%的获利。又如,苹果手机一款式,出厂价600美元,苹果总部因专利创造获利300美元,韩国日本德国因部件获利294美元,中国因组装获利6美元。中国处于国际生产链中下端状况亟需改变。我们今年启动并热烈开展的“互联网+行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都是重要的举措。
其二,必须把握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重大关系。
新时期我国发展成果明显,社会矛盾也多发,其中重要问题是城乡地区差距拉开并呈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十二五期间上海人均GDP是贵州的9倍多,而印度最富邦与最贫穷邦的差距约为4.5倍。城乡差距,1978年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之比,为2.56倍,2008年曾经扩大到3.33倍,十二五有明显改善,降低到2.75倍,但城乡公共品供给、公共服务差距还很大。有专家有言,中国同时存在“纽约巴黎的繁华、非洲农村的落后”,《建议》把“协调的重点”,放在“协调地区城乡”。在区域协调方面,提出,“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城乡协调方面,“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其三,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确定的一个目标。但过去,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较多,而今天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更加严峻。面对挑战,我们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预测,十三五规划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肯定有落实落细落小的更多措施,有资源环境方面的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其四,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进入中国,中国制造打到海外,发达国家超市中日用品相当比例是中国货,发展中国家比例更高。中国与外国融合越来越深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放发展,就是要顺应这种趋势。如《建议》说的,“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因为我们是正在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还少有话语权。如今,“TPP、TTIP”的出现,就是在寻找国际经济交流交换中的新话语权和制高点。我国正在试验的自贸区,一定程度上,就是应对国际竞争中的挑战。上海自贸区开展最早,这方面试验也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去实现既定目标。
其五,必须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建议》指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次全会在这方面,凸显了“脱贫”“全面放开‘二孩’”。比如,“脱贫”,按照国际贫困线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标准,中国的贫困线已经相当于国际贫困线(中国贫困线标准1985年每年200元,以后多次上提,2010年提为2300元,为每人每天6.30元)。按照年人均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上年减少1232万人。以如此“脱贫”速度,再有6年(到2021年,“第一个百年”),我们完全能达到这个目标。30余年,中国有6亿多人摆脱贫困,被世界银行称之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这样的“中国奇迹”,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佳话。
全面放开“二孩”,即结束独生子女政策,是高层设计中的果断行为。我们上两年是“单独二孩”,预测报告显示“年轻夫妇并不踊跃响应”,如今索性放开“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这点对中国未来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十分重要,由此也启动不少消费热点,引出民众的热议。
我们深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一定能完成十三五规划,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国梦。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