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的李震中
在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篮坛名将李震中的名气堪比当今姚明。这位17岁时就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10届远东运动会的篮球运动骁将,曾在赛场上叱咤风云,名震东南亚。然而,当现已九十二岁高龄的他忆及当年代表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14届运动会那段辛酸经历时,不禁神情暗淡。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那时,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为了粉饰太平,他们还是草草拼凑了一个代表团参赛。经过选拔,李震中成为中国男子篮球队的成员。由于没有足够的比赛经费,篮球队提前在春季就从上海出发,去香港和新加坡,在那里打了多场友谊赛和表演赛,用比赛的门票收入来补旅费和奥运会期间的日常生活费用。
8月初,中国篮球队到达伦敦。原以为会有很多人拿着鲜花来迎接,谁知仅有使馆的两名工作人员,打着一面毫不起眼的小旗子把大家领进了奥运村。在奥运村才住了一天,他们就被通知搬到当地的一所放了暑假的女子学校。篮球队10个人住在三楼的一间教室里。这个学校只有一间小健身房,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组委会临时在健身房里装了个篮球架,只能用来练习投篮,不能进行战术演练。更可气的是,英国警察还不断地在学校周围巡逻,不许当地人和中国运动员接触。
按惯例,运动队到了奥运村就要举行升旗仪式。仪式举行时,却没有一名代表团官员出席,就连球队的领队都不到场。升旗时,本应有乐队奏乐,但乐队压根儿就没有来。队员们只得向学校借了一台留声机,而那张老掉了牙的唱片,时断时续,令李震中等人既沮丧,又生气。
伦敦奥运会时,正值二战后,物质匮乏,为奥运会准备的食品是半年前用船从国内运来的,压在船舱底的大米都发了霉,队员只得硬着头皮吃。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别的代表团都是统一着装,而中国代表团仅给每人发一件蓝色法兰绒西式上装和一条紫色领带,裤子就自己随便穿。
中国队与比利时、智利、菲律宾、伊拉克、南朝鲜分在一个小组。李震中说,在小组赛中与菲律宾的一场比赛,事关出线,至为重要,但只要中国队发挥正常,是可以击败对手,打进前8名的。比赛前,队员们向领队提议,李世侨和另一名队员蔡文华是来自菲律宾的华侨,经常与菲律宾队员在一起打球。所以,对方对他俩的特点比较熟悉,容易将他俩盯死,与其让他俩同时上场,还不如派奇兵,但建议未被采纳,结果输掉了这场比赛。本以为出线无望,有意思的是,与中国队同组的5个队,积分相同。按规则,中国队只要战胜伊拉克队,且净胜80分以上,就可获得小组出线。伊拉克是支弱旅,李震中与他的伙伴们憋足了一股劲,敢打敢拼,以125比25战胜了他们,得分超过出线要求。这也创下了本届奥运会男篮比赛单场得分的最高纪录。正当大家为球队出线高兴时,却又遭打击,当时的奥运会规则还有一项,凡所有比赛都输的球队,得分都不予计算。由于伊拉克输掉了所有的比赛,所以中国队胜伊拉克的得分也就无效。中国队最终没能出线。
令铩羽而归的中国男篮更为沮丧的是,当他们准备回国时,机票都没有着落,去问航空公司,回答是:中国政府没给他们支票。后来,还是由当地的华侨总会出面担保,由英国一家航空公司垫钱,球队才得以回国。当回到上海机场时,已是深夜,连接机的人都没有。
说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奥运往事,李震中老人感慨不已。他说:过去,我们国力太弱,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就是去参加奥运会,也被人瞧不起。现在,第19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那是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作为一名老运动员,我感到非常高兴。这是我们国家强大的体现。尽管我年事已高不能上赛场,但我由衷地祝愿在北京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