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期●专 稿●

揭开战略大决战序幕的一仗

——纪念济南战役胜利六十周年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在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1948年9月由华东野战军遂行的济南战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周恩来对此役曾作出这样评价: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今年是济南战役胜利60周年,本刊特撰此文纪念。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经过两年的激战,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增加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建立了51个步兵纵队,战场上机动作战的兵力已经优于敌人。同时,由于缴获的增多,解放区军事工业的发展,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已有很大改善,并建立起相当规模的炮兵与工兵部队,提高了大兵团作战和攻坚能力,积累了攻坚战的经验。经过新式整军运动,部队的政治觉悟和军事技术进一步提高。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面积达23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1.68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解放区内已基本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空前巩固。
  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而且大部分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5个战场上,主要担任战略要地和交通线的守备,相互间难以取得配合,能够进行战略机动的兵力为数不多;而且士气低落,民心丧尽,经济社会危机频发,国民党的统治面临濒于崩溃的局面。
  蒋介石统治集团为挽回颓势,于1948年8月3日至7日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蒋介石在会上承认:“就整个局势而言,则我们无可讳言的,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他斥责大多数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精神堕落,生活腐化,革命的信心根本动摇,责任的观念完全消失”,要求他们“振作军心,提高士气”,加强“精神的武装”,以便使“军事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会议决定将作战重点置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并调整其绥靖区,编组新的机动兵团,从次要战场抽调兵力加强主要战场。要求在重点地区实行“堵剿兼施”方针,同时加强各战略城市的兵力和防御工事。在华东和中原战场上,将其精锐主力猬集于徐州、信阳地区,并加强济南、郑州等要点的防御。
  就在国民党力图挽救败局的同时,中共中央于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过去两年战争的胜利发展和敌我形势,提出了今后3年建设人民解放军500万,在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1946年算起),歼敌正规军500个旅(师)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的总任务。会议决定解放战争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要求全军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歼敌于长江以北地区。
  济南战役就是在敌我双方最高统帅部都把战争重点放在华东、中原地区的背景下发起的。
  
  济南,是山东的省会,北靠黄河,南倚泰山,位于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会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攻下济南,就可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把战场向南推进,为在华东、中原地区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造成有利战略态势。1948年7月13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为配合豫东战役,一举攻克济南、徐州之间的兖州,这就使济南成为一座孤城,周围300公里的广大地区均被华东野战军所控制。中央军委和华野指挥部从此就把攻占济南提上了日程,相互之间电报往来频繁。毛泽东对发动此役极为重视。7月14日,即攻克兖州的第二天,他就指示华东野战军准备攻取济南,相机歼灭援敌,并指出:“如能在八九两月攻克济南,则许、谭①全军可于十月间南下配合粟、陈、韦、吉②打几个大仗,争取于冬春夺取徐州。”
  8月下旬,国民党统帅部发现解放军向山东增兵,判断华野先攻徐州再夺济南,后来又判断华野“围济打援”。美国军事顾问团见济南已陷入解放军重重包围,曾建议蒋介石“退出济南,把军队撤至徐州”,遭蒋拒绝。他认为济南是徐州的屏障,又是隔断华东、华北解放区的要地,“只能确保,不能放弃”;并制定了一个投入27万兵力的会战计划,严令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依托济南层层设防的坚固阵地和工事,率10万重兵死守济南,要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黄百韬3个兵团17万兵力随时准备北上增援,在兖州、济南之间与华野主力会战。
  毛泽东充分估计到攻打济南将“是一次严重作战”。他在8月12日致电粟裕等华野领导人,预计这次战役的结果有三种可能:第一,“打一个极大的歼灭战”,也就是既攻克济南,又歼灭大部分援敌;第二,“打一个大的但不是极大的歼灭战”,就是既攻克济南,又歼灭援敌的一部分但不是大部分;第三,“济南既未攻克,援敌亦不好打,形成僵局,只好另寻战机”。他向华野领导人提出:“我们目前倾向于攻城打援分工协作,以既达攻克济南,又歼灭一部分援敌之目的。”9月11日,毛泽东又致电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就攻济打援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作了明确的说明:“此次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在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则攻济必不成功。”同时指出:“整个战役应争取一月左右打完,但是必须准备打两个月至三个月,准备对付最困难的情况,并以此作为一切部署和工作的主要的出发点。”并规定: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负责。
  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于8月下旬在山东曲阜的孔府召开了有纵队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的作战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中央军委关于济南战役的指示,认真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对济南战役的指导思想、组织指挥、兵力部署、发起攻击的时间以及政治工作、后勤保障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最后定下了以攻占济南为唯一目的,并求歼援敌一部分的战役决心。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作战计划。在兵力的部署上,以参战兵力的44%用于攻城,共14万人;以56%的兵力用于打援,共18万人。参战总兵力达15个纵队32万人,超过了国民党守军和援军总兵力的27万人。
  济南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东西两兵团重新会合后第一次大兵团集中作战。由于中央军委和华野指挥部的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和卓越指挥,这个被国民党军队自诩为“金城汤池”的济南重镇,从9月16日至24日,仅仅经过8昼夜的激战,就被我军攻克。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悉数被歼(其中,争取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部2万人在战场上起义),王耀武以下23名国民党将领被俘。战役发起后,由徐州北上的邱清泉兵团一部,因害怕被歼,停留于半途,不敢继续前进。另外两个兵团还没有在徐州集结完毕,济南已告解放。
  孙子说:“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徐州敌人慑于我军打援集团兵力强大,不敢贸然北援,眼睁睁地看着济南被我迅速攻下,说明“攻济打援”作战方针是多么英明、正确。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第一次攻克有敌人重兵守备和有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在济南战役以前,美国媒体认为“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尚未达到夺取国民党任何一个防守较强的城市中心的程度”。这时他们的调子变了,美联社在9月26日评论道:“自今以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可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日本的《朝日新闻》在同一天评论道:“中国的内战进入了一个极重要的新阶段。”
  济南战役的胜利,实现了中央军委设想的最好结果。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这次战役胜利的意义作出极高的评价,指出:“胜利影响已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最严重的打击之一。”“华东和中原的全部解放,已经更加迫近。”随着济南战役的胜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因势利导,及时地将秋季攻势引向就地歼灭国民党大兵团的战略决战,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3个战略性战役及其他几个重要战役,从而大大加快了整个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进程。
  
  济南战役的胜利,是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审时度势,坚决、果断地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攻济打援”作战方针的结果。作为济南战役的主要指挥者,粟裕在《回忆录》中对这次战役有一段精辟评述。他说:“军委着重提出集中最大兵力阻援打援和真攻济南,给我很大启示,在中国革命战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上,已发展到了最后夺取大城市的新时期,应以新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夺取大城市的辩证关系。以往,不论‘攻城阻援’还是‘围城打援’,都是为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济南战役则不仅为了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而且为了将大城市永久地巩固占领之。”
  我们认为,粟裕联系当年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来审视济南战役,从更高层次领会中央军委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确实高瞻远瞩,发人深思。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1948年9月发起济南战役,历时整整21个春秋。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经历了10年土地革命战争、8年抗日战争,以及进行了2年多的解放战争,历尽艰难险阻,不知碰到多少困难、挫折乃至失败,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总是不屈不挠,依靠人民,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坚持这条道路,现在星火终成燎原大势,全国胜利在望,实属不易。人们可以从朱德的一则真实故事中看出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有怎么样的抱负和信念。1927年南昌起义军至广东失败后,朱德率起义军余部转战至赣南,孤军四面受敌,给养困难,疾病流行,几乎陷于绝境。当时赣南的国民党驻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曾是朱德在滇军的同事,朱德写信要求在他防区内休整一下部队,说:“训练一团人,打败蒋介石”。杨不予理会。1928年春,朱德率部从湘南奔赴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建立中国红军第四军。杨如轩率部前来“进剿”,被朱德率部击溃,歼其一个团,杨带花逃跑。新中国成立后,杨还活着。1977年11月他写了一篇《我所知道的朱德委员长》的文章,内有一诗,说:“一团劲旅平中国,豪语铭心服总戎。”这里所说的“豪语”,就是指上述1927年朱德给他的那封信。这封信见证了这段沧桑历史,真是了不起啊!
  今天,在济南解放60周年之际,人们回顾在此之前21年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在此以后60年,尤其实行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就会深切体会到,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道路都不会平坦笔直,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幸存者和革命的后人,应该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他们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革命意志坚如钢的精神、品格和气概,勇于、善于应对各种挑战、风险和困难,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①许、谭,指许世友、谭震林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又称东线兵团。 ②粟、陈、韦、吉,指粟裕、陈士榘、韦国清、吉洛(姬鹏飞)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和苏北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