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期●老区采风●

创新出招打赢脱贫攻坚战唐王村三年奋斗出成效

作者:周国庆 刘锁文 王建平


金坛区朱林镇唐王村地处茅山革命老区,位于丘陵与圩区结合部,既不靠山(茅山),又不傍水(长荡湖),山水资源缺乏,经济基础薄弱,是常州市的经济薄弱贫困村。村党总支书记丁沧宇带领村两委班子,把“脱贫攻坚”“富民强村”作为首要任务,大胆改革创新,动脑筋,出新招,不到三年时间,取得了可喜成效。2015年村集体年收入由2013年的17万元增加到107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不足万元增加到18400元,村级经济在全镇排名由末位上升至第四位。他们的做法是:

整合土地资源转移劳动力

唐王村是个纯粮种植村,人均一亩多的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发包给各家各户,分散在48个自然村。农村劳动力捆绑在很少的几亩承包田上,一年下来除去成本,赚到的钱甚微,很难脱贫致富。村两委班子,根据本村劳动力和粗放种植的现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大胆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除留下1200亩自产自给口粮田外,其余土地集中起来,按每年每亩500斤粮食的租金,由村集体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每年农民可从土地流转中人均增加收入800元。通过土地流转,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到城镇企业务工、经商,可为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1800元。

成立专业合作社来“造血”

唐王村土地流转集中后,划出2300多亩土地,由集体投资经营,成立了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前年,该合作社新建育秧厂房;购置插秧机及自动播种机, 育秧用硬盘;新建电灌站、粮食烘干中心厂房等,当年集体纯收入增加了30万元。去年合作社又购置插秧机、收割机和新建厂房等。以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为全村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合作社也被评为“常州市示范社”“江苏省三星级合作社”。

2015年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向村集体缴纳净利润69万元,村集体通过资源发包、资产发包、公共服务、苗木经营收益达3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07万元。他们把81户经济较贫困的村民吸纳为合作社成员,常年在合作社务工,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聘用5个村民担任农机操作手,人均年收入5.2万元。

实现规模经营促增收脱贫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唐王村两委班子从流转集中的土地中划出1000多亩扶持4户村民办起家庭农场,由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五统一”服务,年人均收入达8万元以上;用村里2370亩水面,扶持50户村民为水产养殖专业户;用850亩土地,扶持30户村民为苗木专业户;用15亩土地,扶持2户村民为蔬菜种植专业户;用210亩土地,扶持3户村民为水蜜桃、葡萄种植专业户。这些农户通过规模化经营,年人均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建秸秆收储中心变废为宝

每年稻麦收割后,秸秆处理是村民一件头痛的事,堆又没处堆,卖又没法卖,有的农户只好摆在田里烂掉,有的村民干脆一把火烧掉,既污染了环境,也存在火灾危险。村两委会依托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了秸秆收储综合利用中心,搭建秸秆堆棚、购置秸秆运输车皮、中型拖拉机、三轮摩托车、秸秆打捆机、压缩打包机等,共收储秸秆7500余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这些秸秆一部分压缩打包、打捆,卖给食用菌基地、花木公司、砖瓦厂、发电厂;一部分粉碎、密封、发酵后作为畜禽饲料,卖给养鸡场、养羊场、养猪场;一部分编织草绳、草帘。合作社还购置了自动和半自动草绳编织机,分给村里农户,让他们利用空闲时间编织草绳、草帘,从而增加收入。

发展订单种植解后顾之忧

农民最担心的是辛辛苦苦忙一年,收获的成果卖不出去。为帮助村民解除后顾之忧,该村两委会先后同唐王粮油加工厂、黄庄粮油加工厂、建昌镇西粮油加工厂、丰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薛埠粮食直属库签订合同。根据用户各自的需求,由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质品种,采用“五统一”方式,引导家庭农场和农户按订单种植。由村委会按国家粮食保护价与农户签订合同,风险由村集体承担。为此,村里投资建设了能容纳2500亩产粮的标准粮库。粮食收上来后,由村里统一烘干、晾晒后再销给各用户。2015年秋季,家庭农场生产的粮食,经过专业合作社帮助烘干处理后,因质量品种优等,比原合同每担高出15~20元的价格,被薛埠粮食直属库全部收购。2016年,唐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再新建粮库500平方米、粮食加工厂房40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1套、大米包装设备2套,完成农业生产服务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使“订单”农业更加完善,让村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