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期●随感录●

为官莫忘“临事而惧”

作者:赵 畅

 “临事而惧”,出自《论语·述而》,意谓遇到事情,应该谨慎对待,须认真分析、审慎研判,不可莽撞大意。

“临事而惧”,其实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同一个意思,并非说做事要瞻前顾后、胆小怕事,而是强调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对为官者而言,尤其要提升廉洁自律能力,“临事而惧”的品质不可或缺。

廉洁自律,对于为官的重要性,当不言而喻。否则,为官者临事而不惧,放松了自警这根弦,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难免败下阵来,甚而会觉得当了官就该发财,就该中饱私囊,因而什么都敢收,什么都敢吃,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事情都敢做。如此,为官者的形象被扭曲,制度原则被忽视,凝聚力号召力被削弱,政治生态被污染,我们还怎么开展工作、推动事业发展?

一个具备“临事而惧”品德的为官者,一定对百姓心生敬畏,对自己手中的权力心生敬畏,因为他们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而必然严以自律,做到慎独慎初慎微。这方面,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做得就很好。皇帝劝他:“爱卿太过清廉了,像马鞭靴子之类的小礼物,收下也没什么不可。”可他却不以为然:“贿道一开,辗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陆贽何以连皇帝的劝说都不听?这是因为他始终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看见送上门来的利益他就想到了危害。

为官者临事而不惧,除了自律不够,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必要的监督。没有监督或是监督不力,有人便胆大包天、无法无天起来。

贪官临事固然可以不惧,可也不是说没有真让他们惧怕的时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贪官们被查处之时,东躲西藏、仓皇出逃者有之;嚎啕大哭、寻死觅活者有之;登上高楼、一跳了之者有之;痛心疾首、懊悔不已者有之。真可谓“惧”形于色。既如此,又何必当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