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期●缅怀篇●

彭林抗战时期在湖州的活动

作者:杨友宝


彭林,1914年生,江西省庐陵(今吉安)县人。他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中央派张爱萍和余立金、彭林等四名干部经西安、南京前往上海,帮助培养训练游击战的干部。

1937年11月10日,中共江苏省委为开辟青浦、松江两县的工作,命青浦中心县委书记王文林,偕组织部长兼军事部长彭林等同志前往青浦组建青浦中心县委。由于形势突变,交通受阻,就乘火车抵杭州,经商议,王、彭二人转道湖州。11月20日坐轮船抵湖,并在湖城仪凤桥南堍的金婆弄内,二人找到了自沪回湖避难的进步青年贵诵芬。三人经彻夜长谈,更坚定了就地组织民众开展抗日救国的信心。次日下午,三人出湖州西门,到潘店村找到同学郎玉麟的家。大家一起吃过晚饭,围坐在饭桌旁,谈时政,谈前途,谈抗战,直至深夜。

为迅速打开抗日救国的局面,郎、王、彭就联络了村上七八个有志青年,组织了“流动抗日工作团”,每天坐在郎的收音机旁,收听战时消息,随即刻写、油印传单,四处散发。

11月24日下午,湖城陷入敌手。“流动抗日工作团”西撤安吉梅溪,途中巧遇国民党吴兴县县长王崇熙。郎、王、彭三人即向县长慷慨陈词,要求县长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组织民众就地抗战。经县长首肯,三人就在梅溪招收了30多名有志青年,开办了“吴兴县抗日青年训练班”,由王讲政治,彭主讲我党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彭、郎领导游击组,王负责民运组。12月16日,王、彭二人介绍郎加入共产党,随即训练班成立了抗战初期浙西第一个党支部。当月下旬,彭、郎率游击组回到潘店,控制了村上的自卫武装。待民运组回到潘店后,王、彭、郎三人根据党中央“武装人民,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经过几天筹备,浙西第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群众称“郎玉麟部队”或“郎部”),在今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何家埠同盟寺成立。郎为大队长,王为政训员、大队党支部书记,彭为参谋。

部队组建不久,得到一小股日军夜宿南埠头的情报,大队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由三人各率一支小分队,从三个不同方向同时打响,打得鬼子一夜不得安宁。袭扰日军的初战告捷,振奋了军心、民心。未几,彭林等率部,在一连国军配合下,又取得了潘店龙溪港两岸伏击运送给养的日军汽艇队的胜利。

1938年3月下旬的一天,彭林率60多人的武装越过京杭国道,到织里地区宣传发动群众、筹集枪支给养,在织里瑞祥兜村口列队欢迎来自长兴虹桥的红枪会时,红枪会却仗着人多势众,强行扣留了彭林所率的全部人枪。前往菱湖筹饷的郎玉麟得报后,即赶往太湖边东乔村,向红枪会徒晓以民族大义,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团结起来一致打鬼子。但那个樊姓头头根本不听劝告,竟将郎、彭二人五花大绑押赴刑场。两位共产党人仍大义凛然地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了日军的汽艇声,红枪会徒即作鸟兽散,那个头头更显六神无主。彭林却大声说:“红枪会的弟兄们,鬼子的汽艇离得还远呢,大家不要慌!”樊头头当即命人松绑,并在郎、彭指引下,安全撤往戴山,释放了被扣押的全部人员,并发还了部分枪支。24日,部队返回南埠楂树坞驻地,次日晨又遭吴兴龙溪乡等地数百名红枪会徒的包围。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党支部书记王文林为赢得大队主力安全转移的时间,为保护就近隐蔽的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挺身而出,向受蒙蔽的众会徒宣传党的政策,竟遭惨杀,壮烈牺牲。

王文林牺牲后,部队与上级党的联系中断,为及早得到上级的领导,彭林以经商名义用暗语向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董必武同志写了一信。信中写道:“我们已营业开张,有一定基础,且正在发展中,但朋友不多,请赐教。”适逢张爱萍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看了彭的来信,即复信:“彭林先生,祝贺你们营业开张,一本万利,如有机会着人来看你们。”上级的来信,给这支战斗在敌后的抗日武装以极大鼓舞。

1938年夏,新任吴兴县长杨哲夫将“吴兴县抗日游击大队”改名“吴兴县抗日自卫大队”,郎为大队长,彭为大队副,辖3个中队、200多人枪。同年秋,“郎部”改番号为“浙江省一区抗卫总队(团)第3大队12中队(后为9中队),并移驻安吉小溪口整训。

当年初冬,彭林在新四军干部唐民(解放后曾任海南行署主任)陪同下,前往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向副军长项英、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汇报工作。军部肯定了彭林在浙西的工作,为加强部队工作,军部调孙秉夫、陈祖猛两名党员军事干部随彭林回浙西,还给了一份浙江省的军事地图、500发驳壳枪子弹。

1939年2月,中共浙西特委在安吉成立,彭林就任特委组织部长兼军事部长(5月后专负责军事),特委驻安吉小溪口。浙西特委成立后,“郎部”支部扩建为直属特委领导的特别支部,由彭林兼特支书记。

1939年3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浙江视察,3月17日同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在潘庄商谈。后在黄的陪同下,前往天目山禅源寺作抗战形势报告,彭林率部负责保卫工作。

当年夏,“郎部”为配合浙江省战时政治工作大队二队菱湖组、菱湖镇抗日群众团体“国魂社”的工作,开赴菱湖镇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一天,彭林率部在安澜桥两岸河堤伏击日军汽艇,彭把重机枪架在桥上,自己亲自当射手,用火力封锁河道。此战把日艇打得狼狈逃窜,并打死、打伤日军多名。未几,浙西《民族日报》特刊载了一则“郎部大战安澜桥”的战地消息。

由于“郎部”调离浙西,为便于省委就近领导,彭、郎二人以探亲为名,经团长蒙志准假后,怀揣浙西特委给省委书记刘英的介绍信,从义乌出发,经金华,在省儿童保育会秘书贵婉兰(党员)的精心安排下,通过金衢特委在丽水农村找到了省委书记。刘英见到来自浙西前线的彭、郎二人十分高兴,并详细听取了彭林关于浙西的抗战形势和“郎部”的组建、发展、被编、调防浙东等情况的汇报。听了汇报,刘英语重心长地对二人说:“在目前形势下,不要在部队里公开党的活动,要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今后你部的党组织直属省委领导;你们要把部队牢牢地掌握在我党手中。”当听到郎说这支武装还小时,刘英又说:“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只掌握一个连,便轻视自己,要重视这支武装。你们要充分认识到,隐藏在国民党肚子里的一个连,等于一个团,甚至作用还会更大。你们一定要把这个连带好,为我党今后军事力量的发展、壮大,打好扎实的基础。”

会见快结束时,郎玉麟毅然向省委书记提出了自己想回浙西重组抗日武装、由彭林继任连长的请求。刘英同志听后说:“你们二人的分工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解决。如果既能牢牢掌握现有武装,又能发展新的武装,这当然可以。”

郎玉麟返回浙西,新组建了“浙西第二经济游击大队”。彭林接替郎玉麟任7团2连连长,尔后担任义乌县政府独立大队大队长。1944年3月,彭林毅然率义乌独立大队的300多人枪,编入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序列,并历任独立大队大队长、支队参谋长、支队长。1945年10月上旬随浙东纵队北撤后,担任第一纵队旅长。1955年彭林被授予中将军衔,曾任海军航空兵政委、海军顾问等职。

彭林始终保持着与当年战友的深厚友情。2002年7月,彭林在北京病逝。他在湖州地区的战斗历程和功绩,将永远被湖州人民缅怀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