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期●随感录●

从“诤言奖”说起

作者:季 音

从媒体上读到一则给人启发的消息:云南省人民政府不久前设立了一项“诤言奖”,公开向社会征求并受理群众的诤言,鼓励各界人士为云南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批评建议。诤言奖每年评选一次,获奖者既给以精神鼓励,还可获得一万元至五万元的奖金。这项决策,颇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在当前改革开放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广开言路,冷静地听取各方面的诤言,这无疑是一项富有政治远见的明智之举。
  何谓“诤言”?按照《辞源》的解释是:“直言规劝,止人之失。”用现代语言来说,或许也可以称之为“中肯的批评建议”。翻开中国的历史,在不少朝代,都把听取诤言形成制度,专门设立“诤臣”(也称谏臣或谏官)这个官位,这些官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朝廷提出各种批评和建议。当然,在皇权独揽一切的封建专制社会,诤臣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徒有虚名,形同虚设。但也有少数开明皇帝,确实能注意听取来自下属的诤言,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当时的谏议大夫魏征,是一位著名的敢于直言提意见的官员,他前后向唐太宗谏陈二百多件事,不少都被采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流传千年而不朽的名言,就是魏征在回答李世民的垂询时提出的。唐朝前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盛唐的年代,这与统治者重视倾听诤谏,显然大有关系。
  中国历史上一些有见地的政治家与思想家,大都主张执政者要心胸开阔,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史记》的《商君传》里有句深刻的哲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这里所说的谔谔,即直言也。一千个人点头哈腰的奉承话,还不如一个人提出有见解的诤言,可见诤言何等可贵。唐朝一位学者还说过“谔谔能昌唯唯亡”,更把提倡说真话与一味的阿谀逢迎,提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已故的杰出国家领导人之一的陈云同志,他在党内历来以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而著称,在他面前讲话,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举个例子:1982年,一位干部通过组织对某项政策提出了不同意见,受到了批评。陈云在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专门就此事说了一段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内有了民主集中制的气氛,才会有同志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说话。讲错话不要紧,要是开起会来,大家都不说话,那就天下不妙。”说得多么精辟呵!
  以往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形势大好,各项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听取各阶层的意见,包括反对者的意见,切不可堵塞言路,搞“一言堂”。唯唯诺诺的顺耳之言,听了舒服,却于事无补,甚至有害。真理有时往往在敢于“谔谔”的少数人一边。
  眼下,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的渠道甚多,“诤言奖”就是可取的形式之一,关键是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定要力争主动,虚怀若谷,做一个开明的带头人。

上一篇:思念和告慰先烈们下一篇:军功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