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位于江苏中部,东邻海安县,西连泰州海陵区,南与泰兴市接壤,北和兴化市毗邻。通扬运河及328国道横穿市境中部,国道路北为里下河地区,路南为长江冲积平原。全市设18个镇,总面积1044平方公里,耕地84.9万亩,总人口91万。远古时期姜堰曾是江水、海水、淮水的汇合之地,故别称“三水”。因水源丰富,这里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金姜堰”。
姜堰具有优秀的文化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西周遗址、唐代观音阁、明代王公祠、清代岳行宫等文物古迹。出了许多名人学者,如明代著名画家唐志契、唐志尹、唐日昌,时称画苑“三唐”。唐志契画论专著《绘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库全书》;清康熙年间,黄龙士棋艺精湛,著有《弈括》、《黄龙士全图》,时人尊为“国手”;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精研诗文,造诣极深,其力作《〈兰亭序〉的真伪驳议》受到毛主席的重视,成为文坛书苑佳话。
姜堰是革命老区,有着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土地革命时期,属地蒋垛成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如泰地区正式建立工农武装红十四军,在通南地区与敌浴血奋战,苏中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此诞生。抗战期间,陈毅将军率部驻扎姜堰,建立苏北抗日指挥部,召开八县和平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击敌、联李、孤韩”方针,运筹帷幄,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出动大批劳力突击抢修姜黄公路、疏浚姜黄河,6900多人组成担架队、小车队、扁担队,并筹集三千多担粮食,四百多只木船以及大批物资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全县有近三千多名干部、群众光荣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史诗,他们的业绩永载史册。而今,经过改革开放大潮,尤其是1994年撤县建市这十多年来,姜堰经济的繁荣,政治秩序的稳定,城市建设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凸显出这颗里下河地区水乡间的璀璨明珠,正日益展现出它的无穷魅力,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地域的优势,显示经济发展的潜力
姜堰的地域,犹如一条美丽的彩虹,联系着江苏省的东西,贯穿着全省的南北,占有巨大的“地利”优势。
先看水路——姜堰南靠长江,北通淮河,东接黄海,西连京杭大运河。这里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25公里,著名的南通港、张家港、扬州港、南京新生圩外贸港也紧挨在周围,使姜堰一下子便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
再看陆路——“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姜堰公路四通八达,境内宁靖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28国道横穿东西,与京沪高速、宁通高速、沪宁高速连为一体,一天内可往返于长江三角洲范围内的几十座大中城市。铁路北有宁启铁路、南有新长铁路连接全国铁路网,拥有姜堰站、泰州站两个火车站。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把姜堰与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紧紧联结在一起;飞架南北的江阴长江大桥加快了姜堰经济融入苏南板块的步伐。
三看“天路”——从姜堰到南通机场、常州机场、无锡机场,1小时即可到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也在两小时交通圈内。
独特的地域优势,使姜堰成为凝聚人气、汇聚财气的“磁场”,为“和谐姜堰”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三张牌”撑起姜堰经济发展脊梁
近年来,姜堰突出主导产业,重点打好“五金、旅游、生态农业”三张牌,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财政总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2.3%;协议外资突破3亿美元,实现利用外资1.2亿美元;利用民资68.5亿元,引进亿元以上民资项目6个。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就今年上半年而言,已实现GDP92.16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财政收入12.55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工业销售280.8亿元、利税22.69亿元,同比增长38.4%和41.2%。
建中国五金之都。五金是姜堰的支柱产业,也是姜堰的优势产业。全市有五金企业2000多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60%。在以姜堰为中心,半径100公里的生产圈范围内,有40多个五金重镇、五大五金产业集群围绕姜堰错落分布,形成了强大的五金生产圈,涌现出微特利公司的微电机、罡阳曲轴、飞船股份和太平洋精锻公司的车用齿轮、扬动公司的柴油机等一批行业小巨人。全市形成产销过亿元企业近50家。总投资18亿元“五金航母”——华东五金城前来抢滩落户,成为引领五金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旗舰,带动姜堰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五金生产基地。今年4月,中国华东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在中国五金之都姜堰市华东五金城召开。30万平方米超大规模展区展出3000多厂家的各类工具、通用机电、工业五金、建筑装饰五金等22万种五金机电产品,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2万商家,其中有美国、英国、印度、孟加拉、新加坡、巴基斯坦以及中东和非洲地区80个国家的采购商。姜堰市以此为契机,力争用5-10年时间,实现产加销总量达1000亿元的特大产业集群,使之整体规模达到全国的20%以上。
为加速五金产业的集聚,姜堰以华东五金城为龙头,建设销售、物流、研发培训、制造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热处理和质量检测等七大中心,一座集研发、制造、贸易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优势五金城市正在形成。让“要买五金到姜堰,到了姜堰买五金”的口号叫响,把姜堰建成辐射全国、享誉全球的五金之都。
在重点抓好五金产业的基础上,姜堰市还以建筑、机电、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支柱产业。2006年,全市建筑和工业总产值达到579亿元。每年有10多万建筑大军走向海内外及全国150多座大中城市。2006年完成施工总产值156亿元。
创特色旅游效益。今日姜堰,在溱湖上演的溱潼会船是最为浓墨重彩的水乡盛典。
溱湖,又名喜鹊湖,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1.5公里,形似玉佩,水面约2.1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相传南宋时期,岳飞率岳家军与金兵激战溱湖,兵民伤亡惨重。自此以后,溱湖周围百姓每年清明都要撑船来此祭奠,久而久之形成了水乡特色的溱潼会船。如今溱潼会船节是姜堰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节庆活动,2002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十大民俗风情节庆之一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期间,大小船只多达上千条,群众演员上万人,演绎着世界罕见的水上大戏。近10万名观众和游客云集当地,争睹“天下第一会船”的壮观场面。为睹会船,每年节日前几天,来自美、俄、英、法、日、韩及香港等海内外游客就络绎不绝来到姜堰。节日当天的一大早,各式各样的龙船、贡船、花船、篙子船、月牙船云集在溱湖上。随着一声号令,千舟竞发,万篙挥动,百舸争流,其恢宏壮观的场面,惊心动魄的比赛,多姿多彩的表演,显示着姜堰现代人奋力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气概,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特别是今年的会船节,有47国驻华外交使节到此观光,连连称赞:“中国云南丽江泼水节名闻遐迩,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令人难忘。”
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昔时曾有东观归渔、南寺书楼等八景点缀,今天又建成了以“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农业园区,以“全球生态500佳”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园区,以溱湖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以及以溱潼古镇、中国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成为姜堰丰富的旅游资源。
目前,风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景点已由当初不足10个,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个。该市还投资3亿多元,在姜堰主城区和风景区之间修建了一条溱湖大道,将两地车程缩短为8分钟。深圳华侨城集团与姜堰签定了湿地综合旅游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一期工程投资6亿元,将在风景区建设“一中心三园区”,即长三角一流国际休闲中心,生态植物园、桥梁博览园、水乡娱乐园。届时,溱湖风景区将成为独树一帜的苏中旅游胜地和长三角国际度假中心。
溱湖湿地生态游、溱潼古镇文化游、河横生态观光游开局良好,2006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1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多元。该市还将进一步彰显诸多“国字号”品牌效应,发挥溱湖大道的拉动效应,借助深圳华侨城投资风景区的轰动效应,拓展溱湖规模,提升旅游档次,力争“十一五”期末,接待旅客突破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亿元。
拓展生态农业内涵。姜堰市以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为抓手,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9元;建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创成了一批有影响的农业品牌,特别是大米、食用油、禽蛋名声远扬,形成“一袋米、一瓶油、一只蛋”的品牌效应。现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1个,无公害产品56个,有机食品11个,绿色食品24个。全市涌现农产品加工企业20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属地沈高镇河横村,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为“全球生态环境500佳”示范区。姜堰市以河横为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增强河横生态科技园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把河横生态科技园区建成集种植、养殖、科研、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两个过10亿元的产业带。河横生产的“三泰酱菜”和绿色草鸡蛋等四大系、10多项品种的农副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品牌商标。以无公害技术流程生产的“河横大米”,成为驻港部队和中国极地科考中心“雪龙号”上的指定专用食品,并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考察姜堰后认为,姜堰的做法丰富了中国农业的内涵,从生态角度扩大了农业的效益,走出了一条节约高效的特色农业之路。如今,姜堰已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江苏省首批生态农业市,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先进市。
日新月异的新姜堰
姜堰,苏中平原上的一方神奇的水土,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后起之秀,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姜堰依水建城,依城理水,形成“绿水绕城、城水相依”独特的三水城市景观。城镇建设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相继实施城区“十大项目”、“八大系列工程”,完善了“两环七纵七横”的城区主干道,建成十里滨河绿化带。建成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城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近20万,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9%。一座座标志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现代住宅小区圆了千家万户的住房梦。步行街商业区,南大街文化区,新世纪广场、市民广场、河滨广场、街头游园等景观,构成了姜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新农村的建设更是步入快车道,558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基本完成,36个示范村村庄整治成效明显,沈高镇河横村被列为全省唯一的省部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市城镇化率达40%。城镇三大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合作医疗参投率达93.5%。全市2万多户困难群众得到帮扶。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入选中国最具投资力中小城市百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