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期●老战士专访●

钱毅 的文化襟怀

——怀念为《盐阜大众》报培养作者的好编辑

作者:刘湘卿

多才多艺的钱毅,虽已离开人世整整70年了,但他的人格、才华、风度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尤其是处于党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更引起我思念好编辑钱毅。

钱毅是原《盐阜大众》报的副主编和新华社盐阜分社特派记者。他为办好报纸、为培养工农通讯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面向工农办报

当年的钱毅,是个才20来岁的小青年,别看他年轻,却很有水平,更有为党为人民办好事的一颗火热的心,令当地工农大众都对他极为尊敬。1943年,是苏北地区抗日形势最艰苦的一年。在军民心里,抗日烽火在盐阜大地燃烧,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一份自己的报纸,以利对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的发展进行指导,此事引起了党政军领导重视。可是,这好事也是最大的难事,难就难在办报人才难找。在当地有文化的人很少,不要说办报,就是能看报读报的人也不多。这件难事,引起了当年驻军盐城的新四军首长陈毅、刘少奇和盐阜区党委的重视。他们发现了从上海来到苏北根据地的钱毅是个难得的人才,决定请他负责筹划办报。人才选对了,钱毅不但具备办报才干,更可贵的是责任心极强。他上任后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在他心中,小报虽小,怎么把它办好,这就要看办报人的指导思想了。他心中明确重要一条:这报是办给谁看的?面对当地工农大众中普遍文化不高的实际,他确定了办报的方针、宗旨,即:面向工农大众,“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这一方针,这个宗旨,得到了盐阜区地委宣传部王阑西部长的赞同和支持。直到如今,《盐阜大众》报仍在沿用这个方针、宗旨。

当第一张小报《盐阜大众》出现,当地军民和工农干部都欢喜得不得了,说“我们有自己的报纸了”,都夸小报办得好,说的是大众心里话,对抗日工作有极好的指导作用。

普及工农文化

报纸办起来了,人看人说好,可又有谁知道其中的艰辛?首先,没有稿源,靠什么材料出报?钱毅独自一人到处调查采访,在一个农户的小油灯下,将所得材料精心设计编排出了这第一张小报。当时,报社只有他一名编辑,没有记者,办法只有一个,“从大众中来”,大众是谁?是工农。可当时的工农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连大字一个都不识的大有人在。这就产生如何普及工农文化的大问题。钱毅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血。他首先根据工农的实际,编写了十分符合工农口味的“写什么,怎么写”指导小册子,对工农写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二,在农村广泛开办夜校。他在《盐阜大众》报上发出号召:指出开办夜校的重要,引起各地党政领导的重视。接着,他适时在报上发表指导办夜校的文章,《盐阜大众》报成了深受夜校学员欢迎的教学材料。钱毅还在繁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夜校指导:指导学员怎么学,指导老师怎么教,指导有写作爱好的工农通讯员怎么写?不论是教、学、写,他都注重一条:讲大白话,工农大众是怎么说的,就怎么教、学、写,力求能学懂、起作用。这样学效果好,工农大众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其三,利用农村的墙壁办墙报,农村土墙多,不费纸,不花钱,就在墙上写,用过擦掉再写,人们认为这样的墙报好,既好看,又方便,看得懂,真管用。其四,发动大家齐动手,编墙头诗、苏北小调等,既好学,又好唱,有的还学会了扭秧歌,一时间,根据地各种活动搞得红红火火,非常活跃,连好多不识字的大爷大妈、大哥大嫂文化也有了提高,好多年轻的工农大老粗也学会了写稿。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这一成效是报社钱毅编辑的功劳。

重点培养工农

写稿的人多了,工农大众投稿热情高,但来稿的质量差,报社人手少,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宣传部长王阑西建议地委组织部调一位编辑陈允豪。此人也是从上海来到解放区的。他受钱毅影响很深,很了解钱毅的为人。钱毅父亲(阿英)是著名的戏剧家、爱国人士,陈允豪和钱毅奔赴解放区就是在钱毅父亲影响下,一起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陈允豪认为钱毅比他文化高、有才干,又能在一起办报,一定能把报纸办好。

他们对工农的来稿,总是不怕烦,不怕难,不嫌工农文化不高,写得不好,总是认真阅读,仔细修改,哪怕有一点可取之处也尽量采用,特别是对第一篇来稿尤其重视。他们知道,工农第一篇来稿,往往是“投石问路”的,如果不用,石沉大海,就认为“此路不通”再也不写了。为重点培养工农,钱毅对他们特别尊重,把改过的稿子还寄给作者征求意见。此举大大激发了写稿人的积极性,他们把编辑当成老师、恩师。报社对工农踊跃投稿的,还免费赠送文稿纸和赠送小报。更让工农感激和敬佩的是,编辑对工农来稿,哪怕就是不能用的稿件,也不往字纸篓里一扔了事,而是同样不厌其烦,耐心地在稿子上逐字逐句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和不通的句子。这跟学校的老师改学生作文有什么两样?怎能不让人感动和催人用功?

这样的编辑哪里找呀,在他们的重点培养下,不少人被培养成会写稿的工农通讯员、模范工农通讯员、特约工农记者。特别是有一位名叫陈登科的工农作者,就是在钱毅的精心培养下,从本来一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被培养成为报社第一位工农记者,后来成为著名作家、安徽省文联主席。陈登科把培养他的《盐阜大众》报视为他的“母校”、哺育他的“乳娘”,衷心感恩编辑对他的培养。此外,受到《盐阜大众》培养的工农中,成了国家有用人才的就更多、数不胜数了!

可惜的是,才艺超人的钱毅同志,于1947年3月2日到苏北淮安县石塘区采访时,不幸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几天后他就被敌人残忍地杀害了,牺牲时年仅22岁。
钱毅牺牲后,黄克诚于1949年10月题词,高度评价钱毅的一生: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