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期●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暨新四军建军80周年●

新四军文化工作的战斗性

作者:尹 化







  新四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新四军将领中有不少留学生、大学生、黄埔生,他们继承了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和受到马克思主义新理论的启迪,他们“携笔从戎”,把新文化思想带进了新四军。更有大批从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城市来到新四军的文化人和知识青年,他们秉承了鲁迅的战斗作风,发扬“左联”的革命传统,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以笔代枪投入抗日斗争。在抗日烽火硝烟中,开辟了一条与抗日军事战线并肩战斗的抗日文化战线,创造了一种引领新时代的抗战文化。

文化工作揭露、打击、瓦解敌人
  194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工作总任务,是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打击和瓦解敌人;为战争服务,为前线服务,为军民服务。
新四军的文化工作就是一切为了抗战胜利这个中心服务的。文化工作采用标语口号、歌舞表演、戏剧演出、诗歌版画、出版书报等一切形式和手段,揭露日军野蛮侵略、血腥屠杀的残暴罪行;揭露敌人欺骗和麻醉宣传,粉碎一切挑拨离间与造谣中伤的谰言;批判日本侵略者虚伪的“圣战”“中日亲善”“东亚共荣”宣传,揭穿日本用怀柔政策来培养顺民的阴谋。1939年8月,新四军文化工作者演出了话剧《汪·平沼协定》《击鼓骂汪》《汪逆之泪》《反投降》等,揭露汉奸卖国投降的丑恶嘴脸。许平编剧的话剧《过年》,揭露土豪儿子当了伪军团长,依仗日军的势力欺压百姓,霸占农民祖产地的强盜行径,激起群众对日伪的愤恨。还有瓦解日军的戏剧《兄妹》,讲述一个应征日本兵参加侵华战争,在日本随军妓院中遇到他沦为军妓的妹妹的故事。吴强创作的《一条战线》,反映日军战俘香河正男转变的故事。《叫老乡》《回头打东洋》等,起到了打击敌人、瓦解敌军的作用。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看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演出后,赞赏说:“你们运用文化艺术这个武器,在军队内从事抗日宣传、鼓舞反侵略的士气,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是收到重大效果的。”

对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新四军文化工作揭露他们搞反共摩擦的罪行。许晴创作的话剧《惊弓之鸟》,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妄图阻挠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的阴谋。许平创作的讽刺剧《立煌之夜》,讽刺国民党的腐败和色厉内荏。皖南事变后,由集体创作、许晴导演了《皖南一家》,叶华创作了话剧《两肩仇恨》,陈辛人、黄粲创作了歌曲《茂林血债》《血的仇恨》,还有戏剧《二十世纪风波亭》等作品,都揭露、谴责了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罪恶行径。吕蒙创作的木刻画《上饶集中营》,叶华编创的多场话剧《茅家岭》,反映被囚新四军与顽固派特务英勇斗争的故事。有的作品对大后方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话剧《王玉凤》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勾结日伪军向新四军进攻的真相,《重庆交响乐》通过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二小姐在重庆商场和官场的活动,揭露了国民党四大家族积极反共的真面目。

文化工作增强部队战斗力

新四军的文化工作是其战斗力的组成部分,为鼓舞军民士气,为战胜敌人服务。他们以铁笔作刀枪,以歌声当炮弹,将舞台作战场。新四军的报刊、演讲、演出、文学作品、街头画展、墙头标语无不充满斗争气息。当时的诗歌“像炸弹一样爆炸,战旗一样飘扬,冲锋号一样怒吼”,诗人辛劳在《街头诗短论》中说:“街头诗是战斗的、宣传的、深入群众最尖锐的形式,它是短剑,它是大斧。”在新四军武器装备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文化工作使新四军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顽强拼搏的血性压倒一切敌人。

1939年,由陈毅作词、新四军领导同志集体讨论修改,由何士德作曲,富有战斗性和豪迈气概的《新四军军歌》,在新四军第一次党代会前夕创作成功并唱响军营。1940年10月黄桥战役正在进行中,李增援、章枚创作的《黄桥烧饼歌》就在黄桥地区的军民中传唱,鼓舞了军民支前作战的热情。1939年新四军第3支队五保繁昌胜利后,歌颂战斗胜利的歌曲和话剧《繁昌之战》以及独唱歌曲《在父子岭上》就创作出来了。1940年9月,新四军江北部队取得反日军七路大“扫荡”胜利后,戏剧家刘保罗创作了应景剧《一个打十个》;1940年3月新四军打了半塔守卫战,华中鲁艺就创作了话剧《半塔守卫战》。美术作品有庄五洲的《踏着英烈们的血迹前进》大幅彩色宣传画,芦芒的《用我们的武器狠狠地打击敌人》大幅漫画,都激发起指战员杀敌的勇气。1942年新四军第2师第16团在路西大桥战斗中立了战功,被罗炳辉师长誉为“铁锤子团”。剧团同志立即编演大鼓词、歌曲,歌颂该团的英雄人物,歌曲《铁锤子》采用轮唱方式唱出,高亢有力,一度成为该团干部战士最爱唱的歌。1941年4月,罗炳辉师长指挥新四军第2师3个团的兵力,在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取得歼灭日伪军700余人的破袭战胜利,战后的祝捷大会上,文艺工作者演出了音乐报道剧《金牛山上打胜仗》;第5旅歼灭高家庄日伪据点,文艺工作者又很快创作了歌剧《高家庄》和歌曲《高家庄打胜仗》。1944年车桥战役胜利后,创作演出了话剧《芦家滩大战》。这些文艺作品及时反映战斗,歌颂了英勇作战的将士,发挥了凝聚军心、鼓舞抗日军民斗志、增强战斗力的作用。

文化工作者是文武兼备的战士

新四军第1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曾说:“新四军的文化工作队伍,是一支红色精干文艺宣传队,又是一支英勇顽强的战斗队,还是一支坚强的民运工作队。”新四军的文化工作者,不管是作家、戏剧家、诗人、音乐家、演员,首先是一个爱国的抗日勇士。他们脱下西装旗袍,穿上军装,尽管物资匮乏,生活艰苦,但他们沐浴着根据地自由民主的氛围,生活在平等友爱的革命大家庭中,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和广大军民共同经历日本侵略战火造成的苦难,亲眼目睹日军触目惊心的烧杀奸淫的罪行。他们胸中郁积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充满着对英勇抗战军民的无限热爱。他们一手拿笔,一手拿枪。他们和拿枪的战友一起行军,在部队打仗时,他们就分到连队,男同志做战时宣传鼓动工作,或做第一线战勤工作,抬担架,背伤员,押俘虏,必要时也充当战斗员,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冲锋陷阵;女同志除从事宣传鼓动外,还要做照顾、转运伤员等工作,直接为战斗服务。他们和指战员一起分享战斗胜利的喜悦,共同感受战友牺牲的哀痛。他们能真切地表现军民大众的愿望和呼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作品。

新四军有不少文化工作者牺牲在抗日斗争中。“江抗”战地服务团团长孟扬,曾在《放下你的鞭子》中饰演关东老汉,在去无锡西伪军徐梅初部做敌军工作时不幸牺牲。服务团团员李珉是在1940年北渡途中中弹牺牲的。著名音乐家任光、新四军教导总队俱乐部主任毛中玉是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黄桥烧饼歌》的词作者李增援是1941年2月被日军杀害的。1941年7月盐阜反“扫荡”中在北秦庄牺牲的,就有邱东平、许晴、袁万华、张炳炎、朱丹、魏征、李锐、张平、张杰等30余人。王传馥是在茅家岭暴动中牺牲的,杨瑞年、杨华年是在赤石暴动中牺牲的。新四军第18旅大众剧团才华横溢的编剧陆起,在1942年秋高邮反“清剿”突围中,实践了他“把生命交给战斗”(他生前所作的歌词)的誓言。大众剧团美术、戏剧多面手张芸石,1944年初解放永安镇的战斗中,在阵地前沿对敌喊话时中弹牺牲。1945年6月19日,浙东游击纵队讨田(岫山)战役中,在解决许岙攻坚战中,政工队分三批投入火线宣传鼓动工作,为攻克中心碉堡,戏剧组长杨奚和战友吴定、汪永辉等各自身背大捆干辣椒袋,越过竹篱笆和壕沟,点燃辣椒袋烟熏敌碉堡时,杨奚中弹牺牲。为抗战牺牲的,还有刘保罗、方强、诸锦鳞、唐克、刘因、屈平生、王韬等,他们都是为民族解放而献出青春和生命的不朽文化英烈。

文化工作者的战斗作风

新四军文化工作者,如战地服务团、文工团、宣传队,随部队生活在军事化、战斗化和革命化的大熔炉里。行军路上,边走边刷标语,他们是宣传鼓动者;到宿营地他们教唱歌、演节目,是群众工作者。歌声和演出就是吸引群众的有效形式。“我把舞台作战场,鼓舞军民杀敌人。我杷艺术作刀枪,歌声唱出民族魂。”

1940年9月,新四军进攻顽固派张少华部据守的姜堰时,组织了“勇敢队”进行突击,战斗胜利后,战地服务团到姜堰进行慰问演出。李增援听了“勇敢队”的英勇事迹后,便来到突破口现场观察,并到一线连队找勇敢队员采访。“勇敢队”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他激情地创作了《勇敢队》的歌词,作曲家章枚也为这首歌词所感动,连夜谱曲,创作了一首好歌。为适应战争环境,戏剧家刘保罗曾提出“开展戏剧游击战”的口号,根据战时的环境和条件,创作并推广不用剧本、不用舞台即兴演出的应景剧,如《一个打十个》《空室清野》等战斗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几个小时内就可以演出来,并能激发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因而有时戏演完了,观众还不知道是演戏,以为是真实的生活。它反映现实生活之迅速,动员群众之直接,是一般舞台剧所难以做到的。1944年11月,新四军第2师在淮南津浦路西反“扫荡”和反顽斗争中,连战皆捷,文化工作者随即到战地采访,“从那硝烟未散,洞穿的房屋,弹痕累累之中感受到新四军战士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经集体讨论后由叶华执笔,迅速编排了三幕话剧《占鸡岗》,在祝捷大会上向有功部队献礼。

1945年,新四军第3师攻下淮阴城,文化工作者争分夺秒,在淮阴解放第八天,反映新四军为解放人民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精神,五幕七场大型活报话剧《淮阴之战》《活捉赵云祥》,便在祝捷大会上演出了。音乐工作者黄苇回忆说:“在整个战争年代,我基本上做到,一次战斗胜利一首歌,一个英模烈士一首歌,一次休整训练一首歌,一次政治运动一首歌。”美术工作者举办街头画展、战地画展;诗歌工作者开展朗诵诗、方言诗、墙头诗、枪杆诗活动。这些作品也许比较粗糙,不够成熟,但满足了当时宣传的需要。报刊记者、编辑火线采访,在茅屋中铁笔钢板、油灯蜡烛、油印石印,出版报纸刊物。这些都显示了新四军文化工作者的战斗作风。

新四军文化工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不计名利,不怕艰苦,不畏牺牲,追求红与专、德与艺的结合,深入军民斗争第一线,及时反映现实斗争的好传统,好作风,值得当今文化工作者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