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校园暴力问题,如今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此,家长、学校和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防范和杜绝。
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多发,如前一段时间,一位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家长在网络发帖称,自己的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
她听完孩子的哭诉后,随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处理,并表示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再如,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裸照、视频上传网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去年就发布了五年间对校园暴力犯罪的审理情况,审结的近200件案件中,实施校园暴力犯罪的未成年人超过六成,在14%的案件中,犯罪主体还对被害人实施了扇耳光、拍裸照等侮辱手段。这些欺凌和暴力事件的频发,让校园不再安宁。
校园欺凌为何频发?不少专家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一直停留在德育教育层次,而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因而,要改变这种现象,亟需从法律上给受害者予以切实保护。好消息是,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胜明称,校园暴力多数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已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今年将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的重点之一就是校园暴力。有了法律上的“尚方宝剑”,治理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就更有可操控性。
遏制校园暴力,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惩戒措施,包括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更需要加强家长监护、学校管理。如认清案件的共性,制定制度时能防患于未然,如欺凌事件多集中于上学、放学途中或者就餐、军训等非课业时间,地点主要在校内食堂、厕所、学生宿舍等场所,那么学校和家长就应当在这些方面加强监管,从而切实保护学生们。只有多方发力,才能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