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习近平主席于6月29日至7月1日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聆听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联想起20年前正值香港回归之际,笔者与他人合作写作出版了《香港:从被割占到回归》一书,值此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感慨万千,作此文以志纪念。
香港是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被割占的
香港问题对于当代的年轻人可能有点陌生了,有必要简要地回顾香港被割占的历史。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远古时代香港就已经有人类居住生活,考古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和数量众多的石器、陶器以及青铜器。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文物与东南沿海的仰韶文化有密切联系。商朝时,珠江流域居住着被称为“百越”或“百粤”的大大小小的部落,他们生活的区域遍布长江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并且不断南迁。有学者认为,今天生活在东南亚一带的民族和南太平洋群岛上的土著,都是中国古代百越族迁徙出去的分支。
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中原后,派兵平定岭南地区,将百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纳入秦王朝的版图。从此,岭南地区包括香港一直在中国的中央政府统辖之下,直到英国侵占香港,这种统辖从未间断过。
19世纪20年代以前,英国鸦片商人追随葡萄牙人和荷兰人之后,把鸦片输入中国。英国人在印度开辟了种植鸦片的基地,从印度走私运来大量鸦片,卸进停泊在香港周围海面上的趸船,再由本地烟贩交钱提货,用称作“快蟹”的小船偷运到珠江三角洲各地售给烟馆和烟民。走私鸦片的利润高得惊人。据有关资料统计,鸦片战争前,英商向中国输入鸦片总数达42万多箱,给英国人带去近4亿银元的财富。仅1838年一年,用于鸦片消费的银两就占当年清政府财政总收入的30%。迫于形势,清政府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2万余箱近24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全部销毁。
1839年10月,英国政府决定发动战争,武装出兵中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6月,英军舰队到达香港,封锁珠江口,见林则徐防备严密,转而北上攻打厦门、定海,8月到达天津,迫使清政府撤去林则徐钦差大臣之职,发配新疆。英军则占据香港岛“竖旗自治”。
1842年6月,英国从印度调来大小船只百余艘、士兵万余人进犯长江,攻占吴淞、镇江,沿途烧杀淫掠。8月,英军舰80余艘进逼南京江面,清政府派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使臣璞鼎查签订了中国与外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根据条约,英国迫使中国在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勒索2100万两白银赔款,取得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外,还使强行霸占中国领土香港岛成为合法。
1857年,英国勾结法国,各找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在圆明园进行野蛮的抢劫后放火焚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第六款规定,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
但是,贪婪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并未满足。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1898年6月,在英国公使窦纳乐的威逼下,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之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同意自7月1日起,将界限街以北的北九龙及大屿山等岛屿以及大鹏湾等水域“租借”给英国,租期99年,称为新界。
至此,香港岛约77.5平方公里、南九龙半岛约11.12平方公里,加上北九龙被称为新界的地区约975.3平方公里,全境面积1095平方公里(包括周围230多个岛屿),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1/4的广大区域,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占了。
中国政府两次没有收回香港,一次是被动,一次是主动
历史上中国政府有两次收回香港主权的机会,但都未实施。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25日香港沦陷,港督杨慕琦投降,悬挂在香港整整100年的米字旗在圣诞之夜降落。香港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挣扎在日军的铁蹄下。
1942年1月1日,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承认,这为废除百年来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改变中国弱国的国际地位,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中国政府向美、英提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美国出于拉住中国继续抗日的目的,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并且规劝英国接受中国的要求,以体现联合国家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团结精神。英国政府最终同意了美国的建议,放弃在华一切特权,但是,坚持香港与九龙租借地除外。1943年1月11日,《中英新约》在重庆正式签署,该条约中没有提及收回九龙“租借地”的条款,香港和南九龙“割让地”问题更没有列入。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战后英国向中国交还香港,“中国自动宣布划香港九龙之一部或全部为自由港,在该区内不征收税捐”的折中办法,蒋介石表示同意,而丘吉尔坚决不同意,坚持“香港是英国领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受降令,明确规定:中国范围内(满洲除外)的全部日军,包括空军、海军、陆军和后勤部队,以及台湾、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均应向中国军队投降。香港位于北纬16度线以北,属中国战区广东战区范围,由中国军队受降理所当然。根据麦克阿瑟第一号受降令的规定,蒋介石任命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为接受广州、海南岛和香港日军投降的受降官。
正当中国军队为接收香港积极准备之际,英国政府也加快了抢占香港的步伐。8月30日晨,英国太平洋舰队海军少将夏悫率领的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到达香港海面,强迫日军守备司令冈田梅吉向他投降,并在香港宣布成立以他为首的军政府。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收回香港的良机,但是,英国为了维持其殖民帝国的地位,誓死不愿归还香港,丘吉尔蛮横地说:“不通过战争就休想从英国手中夺取任何东西。”而美国总统杜鲁门也一改罗斯福同意中国战后收回香港的态度,支持英国重返香港。对于蒋介石来说,日本投降后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中共”,如何尽快地把南方的军队运输到北方去。美国政府出尔反尔的态度变化,也是影响国民党政府立场的重要原因。因此,蒋介石一再声明中国政府无意收回香港。相反在英军的帮助下,从日本投降后的两年内,有10余万国民党军队经广九铁路进入九龙,再由英军协助用船北运至反共内战前线。这样,中国失去了一次收回香港的绝佳机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0月14日,广州解放,挥师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5兵团邓华所部于17日抵达香港北部边界。英国舆论惊呼:“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日子屈指可数了!”
早在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前夕,中共领导人就开始酝酿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后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的“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同时,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在执行的步骤上,则应按问题的性质及情况,分别处理。”中央决策“暂时不动香港”,形成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针。
中共作出“暂时不动香港”的决策,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的阴谋,是英明的举措。当时上海、天津等沿海港口的对外贸易往来几乎断绝,如果香港这唯一对外贸易通道也失去了,这对新生的共和国是极为不利的。事实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联合国和美国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时,香港和澳门同胞为内地提供了货物运输的秘密通道。这个秘密直到1980年才被披露出来。而且英国在中国、特别是在香港有巨大经济利益。英国没有跟随美国之后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的极端政策,因为英国意识到“与中国人民选择的任何政府”保持“尽可能友好的关系”的重要性,在了解了中国政府暂时不会收回香港的政策后,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正式承认新中国的资本主义大国。
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中国在1997年将要收回香港,这是毛泽东、周恩来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定下来的方针。1974年5月毛泽东会见英国首相希思,周恩来、邓小平在座。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毛泽东问周恩来:“还有多少时间?”周恩来迅速准确地回答:“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期满,距现在还有23年挂零。”毛泽东对希思说:现在我们不谈,到时候怎么办,我们再商量吧。接着他手一挥,指着邓小平说:“是他们的事情了。”
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希思再次访华,邓小平会见希思时提出中国政府打算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解决香港问题,希思表示赞同。
同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郑重宣布:“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他还说:“如果15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坚强决心和态度。
此后,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艰难的谈判,其间明争暗斗,跌宕起伏。经过22轮的会谈,终于1984年9月26日签署《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三个附件。至此,历时两年时间的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圆满结束。12月18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抵达北京,与中国总理赵紫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签字并交换文本。香港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主权交接仪式在香港维多利亚湾畔的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当英国米字旗和蓝色的香港殖民旗帜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宣告英国在香港的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几秒种后,7月1日零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紫荆花绽开的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全场一片欢腾,许多人眼中包含着激动的泪水,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坚持“一国两制”原则,香港明天会更好
香港自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怀抱以来,中央一直秉持着“一国两制”的方针,采取“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策。20年过去了,“一国两制”下的香港“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不同的是,香港人告别港督殖民时代,开始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治生活,保持了繁荣稳定。20年的经济增长,请看数据:
GDP——2016年本地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3200亿美元),较1997年累计名义增长81%;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3.9万元;财政储备——财政储备在2017年3月31日预计近10000亿元,较1997年3月底的3707亿元增长超过一倍;外汇储备——截至2017年2月底,香港金融管理局管理的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由1997年12月底的928亿美元增至3905亿美元;贸易——2016年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贸易经济体,货物贸易总额为75966亿元(9787亿美元),进口为40084亿元(5164亿美元),整体出口为35882亿元(4623亿美元);资本——香港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资本市值总额约26万亿元(33300亿美元),每日平均总成交金额达600多亿元;就业——2016年总就业人数达380万人的纪录高位,较1997年增加约65万。
这是来自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一组数据,从数字的变化来看,香港回归后,在祖国大陆的强势经济带动下,呈现出一片繁荣。香港经济不俗的表现也得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近日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近20年来,香港在多种国际排名中都取得不错成绩,据统计,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拥抱祖国,面向世界,这是香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的原则。香港经济的不俗表现,与享有的“一国”和“ 两制”双重优势分不开。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说: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与此同时,在“一国”的基础之上,“两制”的关系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相互促进。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只有这样,“一国两制”这艘航船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1997年,香港人目睹维多利亚湾上空日不落帝国的旗帜降下。2017年,香港人庄严肃立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迎来中华文明崛起的曙光。香港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航船,再次扬帆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