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接待了一名来访的印度学生。
这次我接待的学生是跟我一样大的男孩,名叫Kushagra Arora(以下简称K同学)。在两天的接待之中,的确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顺畅。首当其冲的就是交流问题,我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这次的接待中还是有很多的瞬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当我和K同学谈及中国的食物,或是交通规则,抑或是学校的制度,有很多句子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只能借助肢体语言和寻找一些简单的词来代替。庆幸的是最终沟通上没出现什么大的问题,我在口语上也提高了很多。这也提醒我,在往后的英语学习中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在课外广泛地汲取知识,多读英语报纸多看一些英语的原版电影。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K同学的独立性非常好。比如前一天晚上说好第二天起床的时间,他总能比约定的时间起得更早一些,甚至自己把床铺都收拾好了再走,不像很多中国的孩子事事都要父母操心。我也慢慢地发现一个收拾得干净、整齐的房间确实是挺令人赏心悦目的。今后我也要逐渐培养自己每天都小理一下房间,给自己一个干净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他还准备了送给我们全家的礼物,包装精美细心,看得出是很用心的。
两天里,我们带他去了科技馆和城隍庙。他跟我们说,在印度没有那么大的科技馆,在科技馆他走到哪都觉得是那么的新鲜。而城隍庙——这座始建于13世纪80年代的建筑群更是给他展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凡响的小吃,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上海人民的热情,让他赞不绝口,竖起了大拇指。
我本来并不是一个会照顾他人的人,但是这一次的接待教会了我很多。照顾一个人需要综合考虑很多的因素,比如习惯上的,时间上的,兴趣上的等等。我通常都是想出几种不同的方式跟K同学沟通后再决定。
我认为接待外国来访学生是在学生时期不可多得的机会之一。它能让人近距离地感受到两种文化在相融合的过程中所碰撞出来的火花,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待人接物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