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期●青少年绿洲●

莫让“花朵”受污染

作者:韦德锐



我们把孩子比作“花朵”,盖因其美丽、纯洁、可爱。但是看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后,不免忧上心头。在剧中有一场戏,原汉东省老检察长陈岩石读小学的孙子直言不讳地说了他们班级里的“故事”,同学们上体育课时想踢球,得给队长、副队长送钱。学习委员监督同学背课文,交5元钱便可以通过。同学间若有想抄作业者,也要交5元钱……“花朵”们小小年纪也在“行贿受贿”叫人怎能不忧心如焚!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长大后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故毛主席曾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但如果仅有文化知识的“单科独进”,那是跛足的,还难以成为国家的栋梁。故毛主席又加了4个字“天天向上”。这4字的内涵便不限于学习文化知识,而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是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已经学会赚取不义之财,知道了花钱就能办事,这是何等叫人揪心啊!如斯,他们长大后走向社会,如果有了一官半职,会不会故伎重演,走上贪腐路?这实在是叫人担心。因为一个人的美德和恶习,大抵都是小时候养成的,正像一棵小树苗,栽下去后不把它扶正,长大必歪。

事虽发生在孩子们身上,但根子却在社会,责任则在家长、学校。如果社会风气清明纯正,孩子们自然会受到正能量的影响。或感叹曰:如今世风日下,其突出的表现便是为官贪腐。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耳濡目染,岂能不见样学样?《人民的名义》中那个副国级干部赵立春本身就是个腐败分子,在其包庇下,其子有恃无恐,大肆敛财,这真应了那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故中央出重拳反腐,旨在刮骨疗毒,以构建风正气清的社会。《人民的名义》播放后能产生轰动效应,就是因为它高扬起反腐的大旗,顺应了人民的心声。

再说学校和家长,不能只抓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孩子的道德品行。读《论语》可知,孔子教给学生的很多都是做人的道理。他不仅“授业解惑”,更重“传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其言传身教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正如习近平同志5月4日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对学生的要求是既要“励志勤学”,更要“立德树人”,此乃教育之本也!

上一篇:把关爱洒在笔耕路上下一篇:家风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