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期●青少年绿洲●

一代战将王近山

作者:上海市大同中学 高二(8)班 陈昂


2005年的《亮剑》是为众人所熟知的一部影视作品。电视剧中的主角李云龙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军人,拥有着不计其数的传奇经历,歼灭日军观摩团,打县城,可又多次战场抗命……着实让上司头疼。其实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位爱憎分明、性格鲜活的李云龙的原型就是王近山将军,而他的经历几乎是同时代那一批人的写照。

1915年,王近山出生在贫苦的农村,从小加入了儿童团,在15岁不到时便加入了工农红军,因为作战勇猛,先后7次负伤。有一次他与一个敌人在山崖上肉搏,两人扭打在一起,并一起跌到了山下,敌人的头被石头扎穿,而王近山也多处骨折,头上被戳了一个洞,幸好被战友发现,才捡回了一条命。凭着勇敢,他渐渐被提拔,成了部队的指挥员。他不仅打仗勇猛,而且还很有指挥天赋,多次在关键时刻挽狂澜于既倒,出奇制胜!

抗日战争时期,王近山进一步展示着他的才华。他曾在七亘村三次设伏,打得日军不敢运输军需品,被英国军事家评为经典战例。在韩略村,他伏击路过的运输队,没想到歪打正着伏击到了日军的“战地观摩团”,击毙多名日军佐官,还有一位少将旅团长。在后来得知详情时他大呼“痛快痛快!”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王近山任晋冀鲁豫军区6纵的副司令员。当时的6纵大多数由地方部队改编而成,战斗力偏弱。而在王近山的带领下,他们打了大大小小的各种硬仗,其中最有名的还是攻克襄樊。国民党将领放言:“除非关公再世,没人能攻下襄樊!”因为襄樊地势易守难攻,只有一条途径进攻,而传闻当年关羽另辟蹊径杀上襄樊。王近山通过仔细钻研,定下了“先攻山,再下城”的策略,最终成功居高临下拿下了襄樊,敌人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场战役被朱德誉为“小型经典战例”。

到了抗美援朝,王近山作为第三兵团的副司令员参战。可是刚刚进入朝鲜,他就跌了个大跟头——因为指挥不清楚,导致手下一个师几近全军覆没。王近山为此狠狠地憋了一口气,终于在上甘岭打了一个翻身仗,美军将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计划彻底失败在对手几乎不可思议的坚守下。最终这次战役被拍成电影《上甘岭》,上映时王近山还特地去观看,电影散场出来的时候,将军却哭红了眼。我还听说,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著名英雄形象“王成”的原型也是王近山手下的战士。

王近山生活上的事情也值得一提。在解放战争进行到最后阶段的时候,王近山准备接自己的父亲来,派了两名战士去火车站。战士在火车站去买面包,结果王近山的父亲因为没坐过火车十分好奇,在火车进站时凑得太近,被气流卷入车底,不幸去世。王近山悲痛欲绝,可他面对那两个战士的时候却还是摆了摆手,没有苛责他们。

上世纪50年代初,因为感情问题,他被人们认为是“当代陈世美”,被下放农场,后来在“文革”中被批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1978年,他在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任上去世。在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下,王近山的追悼会按照大军区正职规格。在他去世13年后,为纪念王近山的文集出版,老首长邓小平特意的为这位桀骜不驯而又战功赫赫的爱将深情题词:一代战将。

他的一生实在传奇,他的性格十分鲜明。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实际上,那一代的将领们哪一位没有自己的闪光点呢?他们共同奋斗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从弱小到壮大。王近山,还有许许多多先辈们,都值得我们铭记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