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期●纪念罗炳辉120周年诞辰●

罗炳辉,铁血骁将的情怀

作者:刘顺发


1897年出生的罗炳辉,今年恰逢120周年诞辰。上世纪一部《从奴隶到将军》电影, 让全国人民知道了,这位人物原型就是高大魁梧的罗炳辉将军。几十年来,随着新四军历史研究的深入和新四军人物宣传的形式多样,人们对罗炳辉将军的辉煌战绩和突出贡献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位铁骨硬汉的传奇已深入人心 。可是,人们对这位铁血骁将的温馨情怀则知之甚少。笔者特择几则奉献给读者,以纪念这位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新四军副军长。

由于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国民党顽固派的助纣为虐,原本就比较落后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困难。罗炳辉一贯心系民众,此时深感压力沉重,必须带领军民改变现状,遂决心开展大生产运动,把津浦铁路东、西两侧的荒地变成第二个“南泥湾”,要让土中生白玉,地里出黄金,一切生活物资向荒山去要。

罗炳辉首先带领师司令部的警卫战士开荒种地,挖池塘种藕、种菱角、养鱼。他种的蔬菜品种多,产量高,其中有他喜欢吃的茼蒿,还有当时的“先进”蔬菜品种番茄。

部队在罗炳辉的指挥带领下,一面打仗,一面生产。在战斗间隙,不仅开荒种粮种菜、养猪、养鸡、捕鱼、磨粉、做豆腐,还办军工厂、修械所,自制枪榴弹、平射炮、迫击炮弹、手榴弹等大批武器弹药,保证军需物资供应;此外又开办织布厂、榨油厂、铸锅厂、烟厂、纸厂,生产被服、军装、皮带、绷腿、毛巾、水壶等生活用品。罗炳辉关心军民生产生活,被根据地人民称为老百姓的“管家婆婆”。

罗炳辉领导的2师在大生产运动中成了新四军全军的生产模范。1943年度,2师和淮南军区对敌作战2109次,同时,生产总额也高达2000万元,收获粮食200多万斤,大大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粉碎了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经济封锁。

农民出身的罗炳辉,最了解农民。逢到农忙时节,他就集合部队去帮助农民收获,他常说:“人民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儿子,我们应该为人民尽孝,为革命尽忠。我请同志们到人民那里去,去尽孝道,一边劳动,一边了解民情。”有个别地方干部作风不好,假公济私,欺压群众。罗炳辉知道了,亲自出面请地方政府严肃查处,他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如果不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不为老百姓主持公道,就和旧政权没有了差别,人民就不拥护我们,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欺压群众就是败坏共产党的名声,就是帮助了敌人,绝对不能允许!”

罗炳辉爱民亲民的许多故事,至今依然在淮南大地广为流传,充分彰显着罗将军与淮南人民的浓浓深情。

罗炳辉对属下干部、战士的生命珍爱异常,每一仗打完之后,他都要认真总结得失。他要求指挥员既要完成任务打胜仗,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若哪个部队在战斗中伤亡过大了,他必定要找来指挥这次战斗的团、营、连长狠狠批评,告诫他们爱惜兵源,爱惜战士。长期的战地生涯,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严格的训练,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士们。新四军七个师各有特点,而罗炳辉的2师则以出干部而闻名,这是和罗炳辉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罗炳辉由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将军,深知士兵的甘苦、士兵的愿望。他爱士兵爱得深沉而实在,体贴士兵温暖又细致。每次到连队,他会突然来到炊事班,揭开锅盖,检查伙食好不好,然后关照炊事员:“要记着给伤病员开小灶,他们应该吃得更好一些。他们为革命负了伤,理应受到照顾。”到开饭时间,他与战士们一起席地而坐,吃同样的饭菜。干部们也都知道他的脾气,若是特意为他准备好饭好菜,肯定会挨批:“不准给我特殊待遇!”夜晚住宿,查哨查铺是他在红军时就养成的习惯,战士们的被子薄不薄,他总要亲自摸一摸,看一看。天气还没转寒,他就关照供给部长,早早准备好冬衣冬被,不能把战士们冻着了。

他和战士们一起在河里洗澡,见战士们穿的衬衣已很破烂,就找供给部长,要他给战士们置办新衬衣。而他自己那件衬衣,袖子、领子、胳膊肘到处都破了,补了又补,却不提要为自己换一件新衬衣。寒冷的冬天里,他只穿一件破旧军棉衣,政治部主任方毅特意给他做了一件大衣,他执意不要。方毅恳切地说:“你若不穿,冻坏了身体,如何指挥战斗?鸟无头不飞,群龙不可无首。”他这才勉强收下。

他对部属非常严格,批评人很严厉,但有一点深得大家尊敬:他从不以官大压人,更不训斥人。他常常向旅、团、营长们说:“我们做指挥员的,要时时事事处处注意爱护我们的士兵。旧军队里好说‘爱兵如子’,把士兵当作儿子,自己以老子自居,是封建意识,但同生死共甘苦还是对的。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指挥员只不过是掌管一方面的事务,责任更重而已。”

他还说:“我们都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是阶级兄弟。指挥员要像对自己的亲骨肉、亲手足一样地爱护自己的战士,和战士同心共命,只有同心了才能共命。我们要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只有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同心共命,部队才能打胜仗,才能无往而不胜!”

何培做罗炳辉的警卫员多年了。有一天,罗炳辉叫何培在他面前坐下,定定地看着何培半天,沉吟着欲言又止。何培奇怪了:罗师长是个爽快人,怎么今天吞吞吐吐了?嘴里催道:“罗师长,有什么事需要我去做,你尽管吩咐,我保证完成任务!”

罗炳辉摆了摆手,语气柔和:“何培啊,你是块好料子,老跟着我可惜了。从内心来说,我真是舍不得你走。但想到你还年轻,我不能耽搁你的前程。我决定送你到抗大八分校去学习,系统学习革命理论,准备为革命承担重要的工作。”

何培没想到首长为自己考虑得这么周到,感动和不愿离开的情绪交织着,脱口说道:“首长,我还是留在你身边吧!我愿意做你的警卫员!”

“小鬼!不能一直做警卫员嘛!”罗炳辉拍拍何培的肩:“要在战争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将来抗战胜利了,承担更多的革命工作!”

罗炳辉亲手给何培写了介绍信,临别那天,将何培送出老远,叮嘱他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以后有机会来2师,一定要到我这里来,好让我看看你,要不然我可是会骂你的!”
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八分校设在天长县,有一次罗炳辉去学校检查工作,打老远就看见了一个人,高兴地大声喊:“嘿呀!那不是何培吗?快过来!快过来!”何培也看见了罗炳辉,急步跑上前,两脚后跟一并,“叭”的一声,向罗炳辉行了一个军礼。

罗炳辉一下子把何培揽在怀里,连声说:“小何培,小何培,可把我想坏喽!”接着又拍肩,又拉手,把何培端详了又端详,问长问短。两个刚强的汉子,此时都热泪盈眶,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送走了何培,罗炳辉新来的警卫员柴挺凯是个非常机灵的小鬼。他早就听说罗炳辉只用一发子弹就打死三个半鬼子的事。能被挑选上做师长的警卫员,自然是欣喜不已,只几天工夫就和首长熟了,对罗炳辉是敬而不畏,有时机灵劲上来还会耍点小聪明。

春末夏初的季节,大家换发新帽子。罗炳辉因身材魁梧,头围尺寸也大,换了几顶新帽子都显得太小。供给部的同志要柴挺凯去镇上找个裁缝,量了尺寸定做。柴挺凯去镇上,找到一个从上海回家探亲的裁缝。这个裁缝对新四军不太了解,一路上,小柴向师傅绘声绘色地说:“我们师长还是司令员,膀大腰圆块头大,统领千军万马,打起枪来百发百中,说他是神枪手可不是吹牛噢。”见师傅听得一愣一愣,说得更带劲了:“大师傅,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一小队日本兵侵犯根据地,排着纵队过小桥,我们师长在桥头伏击点迎头就是一枪。那么巧,子弹穿透了前两个日本兵咽喉,又掀掉了第三个矮个子日本兵的天灵盖,钻进第四个日本兵的胳膊里,三死一伤!”

裁缝师傅来到司令部,看到罗炳辉身材魁梧,果然名不虚传,眼见为实;又见门外有哨兵,周围有背着驳壳枪的警卫员,进进出出地叫着“报告师长”“报告司令员”;联想到国民党大官的一些作派,心里发怵,腿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不敢走近量尺寸。

罗炳辉和气地说:“来量吧!不量,帽子怎么做?”那个裁缝师傅还是不敢上前,只站着不动。

罗炳辉又继续说:“我们是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打日本鬼子的,和国民党的军队根本不同,不会欺压老百姓。我有什么可怕的?司令员也是人,怕什么?”师傅见司令员说话和气,也就不紧张了。那师傅量完尺寸走了以后,罗炳辉风趣地对柴挺凯说:“你为什么要说我是司令员呢?就说我是马夫,那师傅不就不紧张了吗?看把人家吓的。”小柴缩缩脖子,吐吐舌头。罗炳辉嗔道:“小鬼,尽耍小聪明,差点让我没帽子戴。”

第二天,大师傅送来了帽子,罗炳辉戴上很合适。他请师傅吃了饭,当即付了钱,师傅怎么也不肯收,后来向他讲明这是新四军的纪律,才勉强收下。事后,师傅逢人就说:“我可开了眼界了!新四军的罗司令官不小,架子不大,天下少有。他待人和气,就像同一个庄子上住的邻居,不像那些国民党的官。”

罗炳辉的妻子张明秀,四川广元人,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士,17岁时参加长征。来新四军工作后,先后任淮南根据地西高庙区区委书记和2师司令部机关指导员。她去地方工作回到司令部,十分疲累,警卫员见张大姐走得满头大汗,主动为她打了盆洗脸水,罗炳辉发现了及时制止。张明秀温和地对警卫员说:“同志哥,我们共产党员可不兴旧军队那一套,官兵一致,官兵平等,都是革命同志嘛。我自己的事自己做,有时间你们多学点文化。”

罗炳辉对妻子很敬重,两人感情融洽。有时罗炳辉性子急了会发脾气,说话就重,张明秀时常批评他,如果批评不见效,张明秀会很严肃地说:“炳辉同志,别以为你是师长,我就批评你不得。你是党员,我是机关指导员,你得接受我们支部的监督。”罗炳辉党性很强,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就会主动自我批评。

1941年底,张明秀生了个女儿,但由于医生器械消毒不严,造成脐带感染,发高烧几天后婴儿夭亡了。医生们知道罗师长盼孩子心切,心中紧张得要命,生怕罗炳辉怪罪下来吃不消。

罗炳辉打完胜仗,从前线兴冲冲地赶回来看孩子,张明秀忍住伤心,平静地告诉罗炳辉:“孩子生下来就是死的。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抢救,非常辛苦……”直到1943年12月,张明秀又生了一个男孩,才将前一个女儿夭亡的事告诉罗炳辉,说:“我担心你当时一听孩子没了,会着急又发脾气,伤害了医生同志。所以瞒了你两年,请你谅解。”罗炳辉感动地说:“当时你做得很对,我知道了实情也许会冲动发脾气,伤了医生同志的自尊心,那样的话就太糟糕了。俗话说:枪伤好治,心伤难医。我得感谢你!”

夫妻俩给儿子取名罗新安,意思是爸爸妈妈都是新四军,他生于安徽。罗炳辉忙于工作,平时极少照顾孩子,但只要出征打仗归来,第二天清晨部队出操前,他必定抱着小新安在村中散步。清风晨雾中,袅袅炊烟处,一个身着灰布军装、铁塔般高大魁梧的军人,怀里抱着白白胖胖稚嫩的婴儿,好一幅将军爱子图!

进入1945年夏季后,抗日战争捷报频传,胜利在望。旧历6月15日,夜幕降临,一轮满月徐徐上升,天地间银辉弥漫,来安2师司令部旁,罗炳辉带领警卫班挖的池塘内,荷花菱角清香随风飘散。罗炳辉心境极佳,与妻明秀、子新安三人在塘边挂帐露宿,点亮马灯提笔写下:“这夜月,特光辉,如昼样,满天一看,毫无点云,突然感想,回忆过去未来时,书成十言:
  正酷暑夜露树下荷塘边,逢明秀安儿同我共帐眠。巧满天无云皓月风清爽,忆暴动成红军周战九载,在敌后抗日屈指已八年。
  身经数千次战阵今余生,反省服务人民心如日月。牺牲一切忠贞共产主义,尚希子继余正义立志行,求共产主义社会早实现。

诗中流露出罗炳辉将军的真情和实感,豪迈与柔情尽现无余,读来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