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期●青少年绿洲●

培养孩子生活自立五要点

作者:王洪武


孩子考上中学、大学要离家去读书了,不少家长担心,他们在外能不能适应,能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呢?

生活能力是个外延宽广的概念,内容包括诸多方面,譬如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待人处事、决策考验等等。孩子要及早学习,家长更有责任用心指导。

首先,要着意提高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孩子在上学前或刚入学时就应指导其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有些孩子即使上了大学,也常常衣衫不整,床铺乱糟糟,脏衣臭袜甚至要寄回家洗,吃饭更是挑肥拣瘦,这都是缺乏教育引导的结果。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学会自我服务并不难,关键是有没有养成习惯。陶行知60年前就写过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是很有现实教育意义的。

其次,指导孩子经常做家务。这本是千古以来正当的家教之道,然而时下一些家长对这话讳莫如深,觉得家务事就是家长的事。孩子的学习任务这么重,再做家务怕会影响成绩,致使其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其实,让读书的孩子做点家务,有利于其增进健康,强化记忆。更重要的是,孩子通过家务劳动,能从小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懂得自己也有照料家庭的义务。这种对家庭的义务感会逐步变成对学校、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感,对他们日后树立自信心是一巨大动力。一个做惯家务的孩子,外出读书管好自己的生活、搞好同室友的关系,相信不会有多大问题的。

第三,教育孩子学会“当家理财”。有些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用完了就要,给少了便闹,完全不知大人挣钱的不易。家长应告知孩子家庭收支的概况,让其懂得“算着用、省着用”的道理。即使家里富有,也要帮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德。我熟悉一个董事长,他就坚持要孩子在学校用钱记账。某月某日,买什么,用多少钱,必须记得清清楚楚,学期结束带回家帮他一笔笔“过账”。这样,孩子就不敢乱花钱,学会在有限的“收入”中安排生活,也培养了自己的理财能力。

第四,培养孩子待人处事的能力。孩子越大,接触社会的人和事便越多。与人交往要诚实、礼貌、宽容,既不能冒失,也不能胆怯,遇事沉着不慌张,同时学会察言观色,机智应变。特别要重视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责任感。现在不少孩子能就时事政治、经济形势、社会风气等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大人一定要注意听取、鼓励和指导。

第五,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生活没有平坦道,难免会遇到曲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难也必然增多,需要每个人都具有迎战困难的勇气和方法。有些孩子意志脆弱,往往为一点挫折,甚至是一点点不如意,便伤心落泪,甚至毁掉自己。孩子在外,这事儿家长最为担心,一定得从小强化挫折教育。家长是孩子崇拜的偶像,你遇到挫折时的正确态度,对孩子就是无声的教诲。平时,要多向孩子讲一些周围人生活的苦恼,让他觉得原来每个人都有烦恼,生活并不是美丽的童话,随时设置一些“困难”场景,让孩子处理、解决。那么,在他碰到困难、挫折时便能平静、理智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