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期●征战纪事●

血战小理山

作者:萨 苏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渡过两军对峙的临津江一线南下,拉开了第五次战役的序幕。在这次战役中,刚刚接替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兼美国远东军总司令的陆军中将李奇微,采用了一个经过周密设计的战术——面对志愿军的如潮攻势,他命令前线总指挥范弗里特将军步步为营,以每天20英里的速度节节后退,尽量避免和志愿军的近战、夜战,依靠远程炮火给志愿军部队以最大的杀伤。与此同时,美军强有力的空军部队,则受命全力以赴切断志愿军的补给线。

李奇微称志愿军的进攻为“礼拜攻势”,意思是凭借志愿军的携行补给,其进攻态势只能维持一个星期。李奇微的战术意图,是保持机动兵团,在志愿军耗尽粮弹的时刻突然出击,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将志愿军主力全歼在堪萨斯线(美军以三八线为基准的一条战术划线)上。

这个战术,李奇微在第三次、第四次战役中尝试过,颇有成效。他认为已经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灵丹妙药。由于志愿军在朝鲜境内没有空军基地,美军完全控制了三八线前后的制空权。在这场不平衡的对抗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遭到极大的破坏,粮食弹药根本送不上去。5月15日,志愿军拿下了北汉江上的清平川大桥,南朝鲜首都汉城已经三面被围。但此时,志愿军前线部队已弹尽力竭,连军长每天也只有一碗炒面充饥。

志愿军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让如潮的攻势持续了四个星期,尽显中国人的坚韧本色。李奇微“磁性后退”、不打近战的战术,使前线双方官兵的士气出现了极度的不对等。采访时,不止一个志愿军老兵对我说:“美国兵不行,从来不敢和我们拼刺刀……”西线志愿军的前方部队打到了汉城郊外只有两公里的地方。东线韩军第3军团被打得全线崩溃,一口气向南跑出110多公里,连收容都收容不起来。

1951年5月20日,李奇微判断志愿军部队粮弹已尽,下令所部美军、韩军与其他所谓“联合国军”部队全线反击。

而志愿军此前的攻势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左翼部队深入到麟蹄以南韩军纵深,打垮了韩国第2军团,部队士气高昂,右翼部队最前锋的189师已经渡过了洪川江。虽然部队普遍认识到了后勤不足的问题,但没有意识到后方的运输线已经被美军基本切断,前线各部将面临无粮无弹的生死关头。志愿军总部通过对前方情况的分析感到了危险,彭德怀下令志愿军部队从进攻转入防御状态,此令5月21日才发出,因此当美军反击时,前线各部仍在努力寻找战机。

5月20日,各条战线都爆发了激烈的战斗。例如,已经突进到洪川江南岸的志愿军189师566团,就在小理山与为大规模反击开路的美军空降兵狭路相逢。刚从阵地下来休息了半天的566团3连代理连长唐满洋接到团长朱彪的命令,全连立即整理装备,准备夜袭迂回到志愿军背后的美军空降兵。17日夜,566团渡过汉江,占领了汉城东面的小理山,切断了美军第7师和韩军第2师之间的联络。“联合国军”匆忙派出了美军第7师和英军第29旅发动反击,在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向小理山发动了5次强攻,均未能得手。但由于后方接应部队遭到敌军阻击,伤亡很重的566团也一直得不到补充,到5月20日,566团已经绝粮3天了。

打完空降兵往铁原后撤的路上,一声“休息”,唐满洋把队伍交给一个干事,带着通信员姚显儒和司务长老陈就不见了。两个钟头不见影儿,急得那干事团团转。一打听,三个人端了一辆装甲车,捅死两个英国兵,活捉了仨。三个人把装甲车上的箱子全撬开了,一人扛了一包回来。老唐扛的是饼干,姚显儒扛的是子弹,就老陈扛的沉,说是压缩饼干。大伙儿蜂拥而上,发现他扛的东西十分古怪,一根一根扁圆的棒子,砸开一看里面是黑色的,有人说是巧克力,贵着呢。有胆大的抠一块尝尝,发现辣舌头,谁也不敢再吃。团里的参谋来看看,原来是英军装甲车车用电台的电池。

从21日凌晨开始,美军一直在用近乎疯狂的炮火猛轰志愿军据守的阵地,重新夺回了580.7高地。根据189师师史记录,不再纠缠美军的原因是侦察发现前方出现大量美军精锐部队,而且我部伤亡较大,63军改变了准备把189师主力投入洪川江以南的计划,仅仅留下朱彪团在江南机动防御,所以作战部署上也就没有了死守580.7高地的要求。当晚,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前线各部全线后退,566团也撤了下来。

由于补给已经出现较大困难,志愿军总部发布命令,尽快结束五次战役。前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始向三八线方向后撤。189师也接到了从洪川江向临津江方向后退的命令。

但是,奉命断后的朱彪566团碰到了麻烦事——部队被敌军粘上了。

团长朱彪亲自上阵,以小理山为核心组织全团顽强抵抗。敌军猛攻一天未能得手。战斗到21日夜间,周围友军均已撤尽,到处都是敌军的炮声,部队弹药补给将尽,再不撤很可能就要被敌军包饺子了。可是,566团各部都在一线和敌军战斗,而且一部分敌军已经插入到阵地后方,这怎么撤得下来?美军在铁原之战前后的炮火之猛烈被写入了世界军事史,被称作“范弗里特弹药量” ——这个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中将,在美军疯狂的反击中,所使用的弹药量是美军作战规定允许限额的5倍以上。美军飞行员形容空中看到的炮弹爆炸区域—— “那里估计不会有任何生物能够生存。”

566团没有那么多的炮弹,但是官兵生死与共,团长朱彪和566团政委王致和始终在一线阵地,这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也稳定了军心。22日凌晨,朱彪杀出一个回马枪,566团主力甩开逼近的敌军,直追军部而去。也许由于这次战斗的规模小,战史上对此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在小理山之战中,朱彪和他的566团怎样脱身而去,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谜。

这个谜,直到2008年的冬天才意外得到解答。那一天,笔者和新浪军事频道的文坛一起采访了一位居住在北京北郊的老人。老人双腿都有一点跛,眉心有一块不显眼的疤痕,他出门骑的是一辆三轮车。直到他拿出上世纪50年代身穿苏式军官服的照片,我们才能够确认,这位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老人,就是照片中那个帅气的尉官 ——小理山阻击战中的战斗英雄杨恩起。

杨恩起,辽宁营口人,当时是566团1营1连的通信员。杨老说,当时和566团交手的敌军中,最能打的并不是美军。“美国人不行,美国兵一见流血就往后撤,一看前边有躺倒的了,就不往上冲了”,“最能打就是英国兵,英国29旅(实际应为28旅)胡子兵,都是胡子拉碴的,都参加过二战的”,“英国兵枪法好,直接命中这(眉心)”。

这样能打的英国兵,怎么就没能把566团留下呢?当我迷惘地问起这个问题时,杨老说出的两个字:“飞雷。”

飞雷是一种中国军队独创的武器,它还有一个更加闻名遐迩的名字——没良心炮。这是一种令人丧胆的土武器,用汽油桶作炮管的炸药包抛射器,埋在地下发射。这种不起眼的兵器威力很大,每发“飞雷”大约有十公斤炸药,像个大西瓜,能打出去一二百米,所到之处,碉堡、人马都会炸飞。许多炸倒的敌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伤口,却七孔流血,是震死的。

和杨老谈过之后,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89师师史》《步兵第566团团史》中,都找到了此战中朱彪所部使用“飞雷”的纪录,并提到566团1营某部副班长王文礼在使用飞雷时不幸牺牲。566团撤退时,朱彪命令1连占领小理山,迅速构筑工事,掩护全团撤退。1营的另外两个连游动策应。朱彪下达命令的时候,也舍不得,可是仗打到这个份儿上,他能做的,就是把全团所有的弹药集中起来,除了留下自卫的,全都给了1连。

1连,死守。22日晨这一仗,果然打得血火迸流。“我们连是志愿军189师的尖刀连,我们排是尖刀连里的尖刀排,个顶个的精兵,全排清一色的苏联造巴巴沙冲锋枪,每人400发子弹。打完五次战役,我们连是大功连,表彰大会,就去了我一个。全连185个人,还剩下17个,能走动的,就剩下我一个了……”(本文摘编自《铁在烧》,萨苏著,金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