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期●青少年绿洲●

重走红25军长征路

作者:杨柳青



  2008年8月2日,丁芃、邓玉平老师加上我这个小青青,从上海出发,重走红25军长征路,途中的一幕幕,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取三人名字中的一字,叫“丁玉青”红军女儿队。邓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几个月前刚动过手术,我是她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看着她背着大包,靠拐杖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我十分心疼,便把她的大包移到我的肩上。

第一站,是河南罗山县何家冲,一棵千年银杏树特别夺目。村里老人告诉我们,1934年11月,红25军就是在这棵树下集结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征战万里,于1935年9月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

我们循着红军的足迹,一路向前,每到一地,都去党史研究室收集资料,参观红军旧址,寻访红军,祭奠英烈。在瞻仰桐柏英雄纪念碑的那天晚上,丁老师意味深长地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题词:“了解长征,更坚定新的长征步伐!”我们到红25军血战独树镇遗址凭吊;走进蓝田县葛牌镇中共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一幅幅照片及一件件实物,再现了红军当年枪林弹雨的艰苦岁月。

我们白天行走采访,风尘仆仆;晚上丁老师和邓老师商量行程。邓老师还要整理日记,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故事。两位老师到大半夜才能休息,可是很多次刚躺下,突然想到某方面可以改进的路线,或是收到短信要调整拜访时间,又赶紧爬起来继续完善计划。而我会忍不住关切地说:“关灯睡觉吧,不然明天早晨起不来了!”我要向两位老师学习的东西,恐怕一辈子都学不完!

恰逢奥运日,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我们走在陕西丹凤县的街上,与纳凉的居民一起,围在电视机前,观看奥运会开幕盛况。我想,“丁玉青”也正在经历着别样的奥林匹克吧!

次日晨,我们到了离丹凤县城40公里、山路陡峭险峻的庾家河战斗遗址,当年激战中200多名红25军将士牺牲在这里。我们向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战斗负伤处、红军战士牺牲处敬献鲜花,祭拜英烈。心香袅袅,鞭炮声声,悼词句句,泪水涟涟。寂静的山岗,突然鸟儿、知了齐鸣,接着苍天落泪了。

我们拜访了84岁的杨文聪,红25军长征途中,鄂豫皖省委第18次会议在他家里召开。其子杨青山拉着手风琴,为我们唱了很多首他创作的红军歌曲,祖孙四代的红军情结,令人感动!

来到泾川县四坡村战斗遗址,村支书张明德带我们参观红军楼;在郑家沟玉米地,寻找到红25军政委吴焕先墓,他牺牲时年仅28岁。凝视那块镌刻着镰刀斧头的无字碑,我们唏嘘不已,鞠躬跪拜。

丁老师连日长途跋涉,过于疲劳,在祭奠西安烈士陵园革命烈士时,又淋了雨,感冒发烧,进医院治疗。“一路水险山峭,何物与争雄?三个柔巾帼,十万甲胄兵。”收到海礁老师发来的短信,“丁玉青”精神振作,唱着红军歌曲,继续前行。后来,徐海平和李玲老师也加入我们的队伍。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寻访到10位老红军,他们是刘伯华、任耀德、黄世祥、叶英礼、王启斌、刘德垣、苗巨明、毛光荣、庄生德、刘天佑。

记得在志丹县找到老红军苗巨明爷爷时,天已黑了。走进他家的窑洞,斑驳的墙壁上贴满了报纸。提起往昔,苗爷爷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心情:他13岁参加红军,曾在中央局总部当通信员,他的右手臂和右腿,都留有子弹打伤的疤记。告辞时,我们和他手拉着手不忍分离。欣慰的是,如今苗爷爷依然健在!

我们日夜兼程一个月,途经鄂豫陕甘宁5省,终于抵达陕西永坪镇红25军长征结束地。站在当年红军会师的十字街头,我感慨又自豪!出发前邓老师曾对我说过,此行艰辛,你如想回家,随时都可以返回。而我坚持走完全程,晒黑了皮肤,磨练了意志。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10年,每当回忆起“丁玉青”重走红25军长征路,我都是满眼泪水,向红军先辈致敬!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这个美好的时代!

有一种向往叫长征,叫新长征,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