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期●青少年绿洲●

舅舅的家书

作者:华兆昌



  古人云:家书抵万金。家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特定的地位。我的舅舅华寿保年已九旬,祖籍江苏宝应,他1945年投身革命,上世纪60年代从部队转业安家西安,现离休定居咸阳。我与共和国同龄,在宝应生活,退休前就职公安局。从1958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以歪歪扭扭的字与舅舅通信,直到1998年从未间断,至今保存信件百封有余。虽然信封破旧,信笺淡黄,少许缺页少角。但每当重温家书都会感慨万分。它,唤起了人生记忆,升华了感恩之情……

1953年,舅舅参军八年后回到家乡,一家人惊喜不已,盼来了团圆,特别是给我这个外甥带来了人生希望。这里要谈及我的家庭:我是遗腹子,怀在娘胎四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我的母亲没有文化,没有职业,且体弱多病,一直未离开娘家。此情此景,舅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当着亲戚朋友、街坊邻里,斩钉截铁地表示:姐姐和外甥由我负担!

打那以后,舅舅每月按时寄来生活费,从未拖延,从未间断。舅舅在信中写道:“1958年后,你上学了,每月只给20元,过年过节多寄10~15元,除了生活费还有学费,是不宽裕的。你妈给人带孩子,你学会打席子,来维持生活。”

1967年元月,我随同学步行上北京串联,后收到舅舅手书:在你出发北京前,我曾写给你一封信,你叫寄的钱,现已查清,被你校薛某某收去带回家了(注:薛是我的同学,去年聚会他还提及此事)。信中又写道:你在家中出发前所用的钱,我已寄给你母,还给别人了。如急需钱的话,可先借,以后我再给你还。

今天再读此信,一遍遍,一次次,感激之泪夺眶而出。正是舅舅数十年的资助,加之母亲勤俭持家,我顺利地读完初中。当时,我家10户邻居,与我年龄相近的孩子12人,只有2人上了初中,其他都中途退学了。

舅舅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艰苦朴素。从我记事起,印象中的舅舅对自己特别苛刻,一身衣着简朴,饮食简单。我母亲在世时,每年给他做布鞋,可他一双布鞋要穿两三年。记得1984年初,舅母病重,我在西安住了月余,这是我与舅舅一起生活最长的日子,眼见他穿着老旧衣服,吃着粗茶淡饭。

他的简朴节俭,成为我的好榜样。1986年5月,我为表弟(舅舅的儿子)买了件衣服,舅舅来信说:“峰穿了你买的西装很合身,颜色也好,就是82元太贵了,不应买这样高级的。峰刚参加工作,应该艰苦点,只要穿得不破就可以了……”受到这些熏陶,我养成了过苦日子的习惯。我当兵初年,每月津贴6元,寄5元给母亲,自己留一元钱零用;退伍到地方后,先在染料厂烧锅炉,后调派出所当民警,总是一身警服走街串巷。

上世纪90年代,我走上了局领导岗位,还是一身警服。亲朋好友常对我说“钱省下干什么……”,我总是一笑了之。现今退休8年,那些穿不破的警服,卸了警衔标志,仍披挂内外,伴我早早晚晚。

舅舅识字不多,只是上世纪50年代脱产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的几十年以自学为主。他刻苦学习,提高了水平,在给我的信中,字里行间蕴含着哲学理念,使我受益匪浅。他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习,特别感人的是他在百忙之中,为我抄写了《真理标准讨论的由来》《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答卷》《学习十二大文件测验答卷》等学习资料,我至今还保存着。
舅舅的学习精神鼓舞着我。1983年秋,江苏开考自修大学,我第一次捧起哲学、党史;1984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党政学员,我参加考试,有幸获得两年脱产学习的机会,得以系统地学习了大学课程;1988年,我在业余时间参加了人民日报新闻刊授学习;1994年,我还报考了中央党校的本科函授班。退二线后,我在扬州大学学习,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质。

舅舅这位革命老兵的高尚人品,也深刻影响了我。1995年5月初,我刚走上局领导岗位。舅舅接到电话,第一时间就写信告诫我:今年反腐倡廉,公检法是重点。我们这里秦都区交警大队因受贿,已有6人被捕。贪污受贿累计万元的要受到刑事处分,千元的要受到行政和党纪处分。后边的一段话,特地划了波浪线:“这一点你千万千万要记住,切记!把握好自己,不要跟别人走,上别人当。这也是我对你的唯一要求,你一定要保证做到!”

这是我保存的舅舅信件中的最后一封。而他对我品德上的要求早就开始了,就在他1967年元月9日写给我的信中(我和同学正参加大串联)这样写道:“你在北京市委借鞋和袜子(注:大串联时,红卫兵是可以借钱借物的),要打借条,以后要还,切记!”

前后这两封信,语重心长,我联想多多:儿时,舅舅教育我,不占别人便宜;成年,舅舅要求我,不做贪官污吏。几十年来,我牢记舅训,秉承家教,严于律己,清白做人。打开泛黄的家书,透过字里行间,感受挚爱亲情——我有天下最好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