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期●故事会●

抗日女英雄杨桂芳传奇

作者:马万元 杨光余口述 杨长虎 张德新丁帮林整理


  “草鞋司令陈玉生,驰骋苏中驱日寇”的故事在苏中家喻户晓;而司令员的夫人杨桂芳“巾帼不让须眉,涉险筹枪抗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藏枪
  1938年3月中旬,陈玉生领导的200余人、100多支枪的“抗日救亡大队”,被国民党顽固派以发军饷、给番号、整训为名,骗到南通缴了械。陈玉生夫人杨桂芳的枪却“漏了网”。原来,杨桂芳一到南通见军营满墙标语,偏没有“抗日”两字,住处如临大敌,无半点欢迎气氛。她便心生疑虑,留了一手,把随身短枪藏在一农户毛缸头篱笆底下。没收到陈夫人的枪,顽固派不放心,派专人盘问,杨桂芳说:“我们老百姓打鬼子,是用命拼,要是有枪,谁还往这里跑哇?”风头一过,她又把枪取了回来。

3月下旬,遭受重创、冒死突围的陈玉生等在白蒲一庙中落脚,又饥又渴。人没了,枪没了,驱寇热情降到冰点。杨桂芳知道,在这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只有大家庭的温暖。她理了理头发走出庙门,从老乡家里弄来半篮子山芋、花生、萝卜和水。突围出来的11个人,谁也不肯先伸手。杨桂芳一见急了,说:“大老爷们,阴沟槽都跨不过,还怎么去打鬼子?是个汉子在南通跌倒,到了白蒲就要站起来,这才叫为‘江东父老’长脸!”这番话像针强心剂,陈玉生接过话茬说:“对,从白蒲开始,先拿伪区公所开刀,把现有人员武装起来,重建抗日队伍。”陈玉生一锤定音,吃过饭大伙说干就干。但有人提出质疑:“枪是战士胆,十来个人就一支枪,还想袭击区公所,能行吗?”杨桂芳说:“老乡家里短锹柄,黑布一裹,夜里蒙伪军小菜一碟。”也真是否极泰来,这支假冒的短枪队,当夜就拿下了白蒲伪区公所,第二天夜里又连袭丁埝、林梓两个区公所,缴获步枪12支,子弹300余发,为陈玉生创建抗日游击队奠定了基础。

“借”枪

杨桂芳堂兄杨峰是个铜匠,成天走村串户修铜盆、铜炉及铜手饰,人脉关系广,又有职业做掩护,是个不用化装的“侦察员”。一天杨桂芳请他做“眼线”,把鬼子、伪军零星外出人员活动情况打听清楚告诉她。杨峰一听,头摇得似货郎鼓,杨桂芳一见这“闷葫芦”抬腿就走。杨峰是个生意人,最“忌”生意谈不成,追出门去招呼不断,不但同意做“眼线”,而且还说了一大堆好话才使这“犟妹子”脸上露出了笑意。

杨峰眼睛尖心又细,按照杨桂芳的吩咐,经过十多天的观察,发现黄桥和季家市的伪军每月都有往来,骑着脚踏车,一次不超过3人。杨桂芳接报后,觉得机会难得,为确保信息准确,她沿途走访调查,并意外发现横巷南边有座伪军必走的桑木桥,便思量着如果能在桥上做点文章,“借”几支枪还是有把握的。

回来后,她把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跟陈玉生一说,陈玉生不但同意,还增派了三名战士。得到了支持,杨桂芳信心满满,她把桥上的“文章”交给了杨峰,桥两头的敌情监视安排了两战士。就这样等啊等,整整等了8天。杨峰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杨桂芳安慰说:“别急,这活儿不是做买卖,得靠机会。”又过了2天,从季家市方向传来信息:“伪军来了。”此时杨峰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了下来。他急忙带着助手上了桥,导演他策划的“伪军丢枪桑木桥”的好戏。可季家市伪军没有黄桥的伪军胆子大,到了桥头,见桥狭窄,又无栏杆,不敢骑车上桥,一个个推车步行。杨桂芳果断吩咐杨峰他们操木棍两头夹击。桥上伪军一见这阵势,想掏枪,手里的车子又无处放,一动脚桥板就翘,一时急得无计可施。杨桂芳发话:“把枪放下,桥下说话。”到了桥下,杨桂芳换了副面孔说:“伪军兄弟们,今天不杀你们,命留着杀鬼子,枪‘借’定了,你们什么时候站到抗日队伍里来,枪什么时候还给你们。”

这一小小伏击战,“借”长枪两支,短枪一支,公文包一只。陈玉生接过公文包,朝杨桂芳翘起了大拇指。

缴枪

1938年8月,满沟的芦苇,满地的高粱,青纱帐把乡村集镇漫得只剩馍头顶,为游击战打鬼子除汉奸提供了天时地利。一天,杨峰找到杨桂芳说:“季家市据点里一小鬼子,隔三差五往东头一小寡妇家跑,申时来,酉时走,还背着盒子炮。”得到这一情报,杨桂芳没有立即回答,她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先去看看再说。当天下午兄妹俩也没来得及跟陈玉生商议,便顶着火辣辣的太阳上了路。由于天热,再加上在小鬼子的眼皮底下,季家市街上冷清得很,除了行色匆匆的过路人,买卖交易很少。沿途杨桂芳发现小寡妇家东边有两间破屋,一打听,早已无人居住。她心中一喜,“引狼入室”的计谋便涌上心头。她利用喝水间隙,把行动计划告诉了杨峰。约摸着申时左右,两人起身离座,杨峰眼尖,发现了鬼子,杨桂芳抬头一看,这小鬼子挎支短枪大摇大摆走过来。这突如其来的情况给杨桂芳开了个玩笑,动手吧,不曾准备,放弃吧,机会稍纵即逝。一向果断的她来不及跟杨峰商议,到旧衣站购了件女人穿的花布小褂,脱下头上的遮阳帽,把杨峰拉进破屋打扮一番,并叮嘱他依计而行,自己则手握木棍藏在暗处。

旁人见了鬼子往屋里跑,杨峰见鬼子来了,却花枝招展地在门前搔首弄姿。小鬼子老远就看见向来冷落的地方居然有个“花姑娘”,很好奇,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杨峰真沉得住气,直至小鬼子到了跟前这才猛一抬头,转身就往屋里躲。鬼子不知是计,紧追过来,两手把门一推,震动了杨峰事先放在门框上的沙土,纷纷扬扬洒得小鬼子灰头土脸,眼睛都睁不开。鬼子气得“嗷嗷”直叫,杨峰上去就是一扁担,不过心太急打偏了,小鬼子意识到危险,手往腰间摸枪。杨桂芳冲出来,顺手用木棍往鬼子腰眼头一捣,杨峰又赶来抡了一扁担。这才结果了鬼子性命。缴了枪,兄妹俩急忙躲进青纱帐。

陈玉生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杨桂芳说:“小鬼子多灭一个,我们的队伍就多支枪,抗日胜利就多份希望。再说了,国难当头事事险,你每天都在险中过,我能置身事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