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期●纪念李先念诞辰110周年●

“不下马的将军”——李先念

作者:薛宝珍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李家大屋村,今年6月是李先念110周年诞辰。

李先念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陂(黄陂)安(黄安)南县委书记和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随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李先念是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和新四军第五师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他受党中央重托,前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中原地区,开始了创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艰辛历程。他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先后创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开辟并发展这块孤悬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各个地区的抗日战场,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1938年10月,侵华日军攻占武汉,中国军民抗战进入了极为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指出“用长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持长期抗日战争”,“抗日根据地应向敌后发展”。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把“发展武装力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提出了“第一是抓武装,第二是抓武装,第三还是抓武装”的口号。并派李先念率领部队挺进武汉外围,扩建新四军队伍,创建革命根据地。1939年1月,李先念化名李威,肩负党中央使命,率领新四军豫鄂独立大队160余人自竹沟南下,进入豫鄂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与许金彪领导的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陈少敏率领的信应挺进队两个中队、陶铸和杨学诚领导的应城抗日游击队会合。1939年6月,鄂中、豫南武装统一整编而成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李先念任司令员。11月,豫鄂边区委成立,豫南、鄂中、鄂东三个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任司令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新四军重建军部后,李先念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指挥部队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李先念是靠什么带领五师抗敌,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的呢?1939年10月,毛主席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李先念就是遵照毛主席指示,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三个法宝,为抗战建立了巍巍丰碑。

李先念自竹沟南下之初,就树立了非常明确而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统战思想:广交友,不结仇,求发展,抗敌寇。他与爱国人士彻夜恳谈;会晤国民党某高官;只身闯入国民党某纵队司令部;将统战对象“请”来长住,亲自做深入细致的劝导工作,使之将两个团从伪军中拉出,加入到抗战行列……李先念走到哪里,就把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哪里。他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文以和言相劝,武以刀枪相争,使那些处于观望、徘徊的武装势力渐渐趋向抗日一边,使豫鄂边区的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极少数顽固派日益陷入孤立的境地。当时在平汉铁路两侧,有两支武装。一支是曹省三率领的曾与我有统战关系的地方游击队,300多人;一支是地主游杂武装胡翼武部。胡部勾结日寇,作恶多端,人民群众切齿痛恨。为了巩固与曹省三的统战关系,使之发展成为一支抗日武装,并铲除胡翼武这颗毒瘤。李先念亲自率领独立游击大队与曹部密切配合,将胡的司令部捣毁,从而,震动了国民党安陆县第二区区长兼第二游击支队队长杨弼卿。他邀请李先念进驻第二区,主持召开了附近几个县的国民党官员和地方开明绅士合作抗日大会。会上,新四军战士配合李先念的演讲,高唱“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合作抗战有希望,两党团结中国不会亡”的歌曲,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不仅使这个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为开辟更大范围的新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到1945年8月大反攻之前,第五师已发展成有5万余正规军、30万民兵的强大兵团,并在跨越鄂豫皖湘赣5省交界的64个县境内,解放人口1300万,建立了8个专区、11个中心县和66个县级民主政权,是新四军7个师中发展最快、兵员最多、根据地面积最广的一个师,以“发展第一、独立工作第一”闻名全国,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赞扬。

1938年冬,毛泽东派李先念从延安来到豫鄂边区时,李先念才29岁。但是,他已是一名有着从黄麻起义、坚持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长征、到西路军等12年战斗经历的领导人,被称为“不下马的将军”。在抗战的烽火岁月中,他带领部队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他特别强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提出了“老奶奶吃柿子,专拣软的捏”,意思是打弱小的敌人;又抓住时机,果断提出要“榔头砸石头,硬碰硬”。他“见缝插针,遍栽杨柳”,连战皆胜,达到了集小胜为大胜的目的。1939年5月,在李新湾战斗中,他采用“挖心战术”,乘夜奔袭,直捣伪军司令部,俘虏伪旅长1人,伪团长3人、伪军官兵3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创造了以少数兵力成功奇袭大股伪军、新四军无一伤亡的战例。

李先念领导的豫鄂边区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战略区。但是,它与新四军军部距离较远,由于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条件很差,加上日伪顽封锁,只能靠电报联系,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不接壤,难以得到兄弟部队和其它根据地人力物力方面的有力支援。所以说,第五师是“孤悬敌后,独立作战”的一支英雄部队。李先念带领部队打了无数次大大小小漂亮的仗。如1939年10月13日,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在鄂中京山县新街地区,迎击日伪军三四百人的进攻,毙日军2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10余支。国民党5战区的报纸也以《新街一战丧敌胆,鄂中地区建军威》特大号字体作标题发表消息。三打汉阳侏儒山、三战平坝,威震武汉。李先念组织指挥的一系列抗日反顽战斗,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打出了中原敌后抗战的大好局面,充分展示了李先念的统帅艺术和指挥才能。

在发动侏儒山战役之前,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新四军第五师的领导同志,指挥政治部联络部长张执一、15旅政治部敌伪工作科长张斧等人带领武装小部队,对侏儒山地区的敌伪顽的情况作了近半年的调查研究。不仅对侏儒山地区敌伪顽的兵力部署和他们之间相互勾结、相互利用而又相互矛盾、相互防范的状况了如指掌,而且对汪步青部排以上军官的基本情况和内部的各种矛盾、争斗也成竹在胸。15旅利用汪部沔阳人当权、汉阳人受压的矛盾,开展政治攻势,把汉阳人傅玉和争取过来。1941年12月7日奇袭侏儒山,连过3道岗,一枪未发,拿下汪步青部第3团团部,俘虏伪团长老婆和官兵100余人。15旅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对被俘人员进行争取教育后一律释放;在释放前,组织他们参观根据地建设和部队装备。伪团长老婆回去后,宣传“新四军碗口粗的大炮一摆好几里”,劝伪团长不要与我军为敌;有些释放回去的军官也对部下讲:“今后遇到新四军,没有我的命令,不准随便开枪!”

1941年12月7日,侏儒山战役,拉开了序幕。新四军第五师在李先念师长指挥下,命令15旅44团偷袭侏儒山伪1师汪步青部开始,到1942年2月4日,命令13旅37团、38团和15旅43团、44团配合,在沔阳余家场一带歼灭汪步青部和驻守胡家台的日军为止,前后经过大小14次战斗,全歼汪步青部伪军5000余人、击溃伪2师李太平部1000余人、毙伤日军200余人。侏儒山战役的胜利,推动了川汉沔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从战略上在西边形成对武汉的战略包围,对武汉的日军构成极大的威胁,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这一战役,是新四军第五师成立以来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战果最丰的战役,也是新四军在湖北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被列为典型战例。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新四军第五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坚持党的领导,是五师的光荣传统,是五师的军魂。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了第五师在与日、伪、顽的斗争中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心明眼亮,临危不惧,无私无畏,敢打必胜。

第五师始终将从政治上建军摆在重要的地位。由于这支部队是在多支小型武装的基础上整编而成的部队,其中有游杂武装,也有伪军,队伍内部成分复杂,其中出身农民的占90%以上,这些脱离农村不久的农民,他们虽然具有民族与阶级觉悟,但同时又存在着自由散漫、狭隘自私等不良习气。

1940年8月召开的“八一军政干部大会”,1942年开始的“战时整顿三风”“拥军爱民运动”,1943年起形成高潮的“彻底肃清国民党影响及提高干部阶级意识”的教育运动等,都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转变干部的世界观为根本宗旨的。

第五师培养干部有较强的计划性。确山县的竹沟、黄安县的七里坪、应城县的汤池之所以被称为发展豫鄂边敌后游击战争的三个战略支点,就是因为我们党集中了较大力量在这些地方开办了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干部。这些干部大部分成为各地党政军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把部队建设成一支真正的共产党军队,以李先念为首的第五师领导核心,一直对这支队伍不断进行教育和改造。在强化政治教育的同时,制度上也狠抓落实。把遵守群众纪律当成是“尊重军队的命脉”来看待,对党员、干部违反纪律者要加重处分,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先念领导的中原军区成为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的首要目标。他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沉着果敢,机智灵活,指挥中原军区部队突破30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并亲自率领北路突围部队转战千里,在战略转移中创建了豫陕边区根据地,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彰显了他统帅大兵团同强敌作战的战略战术和指挥艺术,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