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宝云山村的农业,再不是从前的“上熟油菜下熟黄豆加玉米”,而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创新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高效现代农业园建设。全村1300多亩钢架大棚成片连绵,四季蔬菜瓜果飘香,出现了一片令人惊喜的高效现代化生态农业的新天地。村干部说,村里传统农业变成了现代化种植后,百姓致富了,收入增加了!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宝云山村,是南通市的革命老区。全村共有2101 户,5129人,耕地面积5100多亩,家家都有承包田。近年来,随着长三角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里人与上海、苏南城镇交往日趋密切,村里绝大部分劳力去邻近的上海、苏州、常熟、常州等地经商或打工。虽说农民钱袋鼓起来,可家里的承包田只靠留守的老人与辅助劳力耕种,这种传统的一家一户守旧种植,阻碍了农业发展,还出现少数农户土地抛荒的现象。国家对老区农业发展有了新的扶持政策,村党总支、村委会抓住这个契机,从2012年起先后成立“酬勤特种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厚余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陆续将全村3000余亩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的142个成员手中,建立了土地承包新的合作机制,实行了连片的大棚高效农业种植区。大棚蔬菜采用塑钢结构骨架,上面覆盖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薄膜,建成了一个完整的温室空间。全年大棚种植的品种有小青菜、西红柿、芹菜、西瓜、胡萝卜、大蒜、草莓、香菜、茼蒿、菠菜、娃娃菜等十几个品种,任何时间都可吃到新鲜的蔬菜,因而市场广阔,销路畅通。
高效的农业大棚使宝云山村农业出现了喜人景象。2018年,亩产值平均1.7万元,全村种植收入5100多万元,纯收入达3000万元。每个专业合作社成员一般承包地在20亩以上。拿专业合作社成员李勇夫妇来说,2018年承包了20亩大棚,年初栽培“京T308”西红柿,4月下旬就开始采摘,比平常上市早了一个多月。反季节的西红柿销往上海、苏州等农贸市场,很受青睐,供不应求。他家一季西红柿共收获12万斤,平均每斤销售价1.4元左右,收入就达16.8万元;下半年种植小青菜、小白菜、毛毛菜等,收获18万斤,平均每斤销售价为1.3元上下,共收入23.4万元。全年销售总额约40万元,其中纯收入就有20万元之多。像这样的大棚比比皆是。
大棚蔬菜不仅让专业合作社成员致了富,而且给全村农户增加了土地流转的收入,同时,也给弱势劳力贫困户、低收入农户带来了福音,增加了经济收入。土地转包年租赁费每亩1080元,全村3000余亩,320余万元分别进入了每个转让户账中。原来一些在家留守的辅助劳力,特别是一些种植技术低、文化水平低、家庭收入低的“三低”贫困户、低收入户有了劳力输出的机会,都被吸收到大棚栽培的匀苗、采摘、割菜等劳动中,分享了致富成果。17组村民季德明夫妇年逾古稀,常年在大棚蔬菜田间当助工,每天点工收入到晚就兑现,全年两人收入达25000元,加上土地转让费3800元等的收入,一年收入近3万元。18组村民季洪,今年68岁,原是个低收入户,自从每天到大棚打工后,全年劳务收入达12000元,加上承包田转包费及其他,全年总收入在15000元以上,一个人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据统计,全村两个专业合作社3000余亩蔬菜大棚,每亩每年要雇用40个助工,全年用工量约12万个,这给村里留守农民,特别是贫困户、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劳务收入的机会。2018年,全村有1500多人在大棚田里打工,700多万元的劳务收入流入了他们的手中。其中12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通过在大棚务工,家庭年均收入达1.6万元,改善了生活条件,也开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大棚地里助脱贫,精准帮扶拔穷根。今年年初,为了加大大棚种植劳务收入的扶贫力度,在区镇“两会”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全村排出20个符合帮扶条件的贫困户、低收入户,安排到专业合作社务工,对他们实行优先派工、优惠务工报酬等措施,其每日劳务报酬比一般的务工报酬增加10%,这20个重点帮扶户,年人均劳务收入可望能达到1.8万元以上,为实现增收脱贫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