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期●老区采风●

甘于平凡 乐于奉献 倾情助力 乡村振兴

作者:顾伟燕


我是南通通州区兴仁镇兴仁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大江南北》是我到乡村工作以来最钟爱的杂志之一,每期杂志,我总会在工作之余细细品读。
  2018年第3期有篇文章专门讲述《黄旭华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黄旭华院士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没有回老家,他的一句“忠孝难两全,对国家的忠诚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为了建设海防强国,毅然放弃学医,选择了国家的海防事业,一干就是30年。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核潜艇人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默默无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坚定方向守初心
  造核潜艇是黄旭华的理想,儿时的亲身经历让他感到只有国家富强起来才有能力抵御外族的侵略和压迫。
  他心中有初心、心中有使命、心中有理想,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我在农村工作已近10年,我曾不断提醒自己,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村官,就不能忘记最初的信念和梦想。我很喜欢汪国真诗里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从最初的束手无策到现在的独挡一面,从满腹委屈到日渐成熟,在此期间我从未忘记自己到农村工作的初衷: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也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让我能在农村一干便是10年。

孜孜不倦融真情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参考资料数据有限和国外核心技术高度保密的艰难条件下,为了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核潜艇,黄旭华带领团队不惧艰难,翻阅数以万计的资料,只为寻得那零星点滴的参考资料。为保证潜艇的安全系数和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但凡运进或运出潜艇的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登记,黄旭华和同事们称这项工作是“斤斤计较”。正是秉承着严苛细致的工作态度,才造就了中国现在的核潜艇事业。
  作为年轻人,黄院士这种“斤斤计较”的工作韧劲是我学习之楷模。今年以来,全镇上下集中力量对18条重点河道进行集中整治,兴仁横河是我的“责任田”,河岸两侧的棚披都是陈年违章建筑物,要拆除困难重重。我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从鸡棚鸭棚和河边围网着手,先易后难,边做思想工作边拆除,取得了明显效果。

无怨无悔顾大局
  黄旭华从事核潜艇研究工作,30年没有回过老家,没有看望过自己的父母,在家人眼中他是“不孝的儿子”。面对家人的询问和质疑,黄旭华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不仅是自己母亲的儿子,更是祖国母亲的儿子。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必须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坚守自己的职责,保守国家的秘密,为国尽忠。黄旭华院士的奉献精神净化了我的心灵,对我触动很大。
  去年年底,社区3组部分农户因企业征地补偿问题,要求一次性兑现补偿费用,一度闹得比较激烈。事实上一次性兑现补偿费用会带来日后诸多问题,且政策也不允许。为了尽快稳定民心,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我主动请缨到该组协调相关工作。我同村干部小季一起,放弃休息,挨家挨户宣传国家政策,做思想工作,起初有的农户情绪激动,甚至将有关手续文本抢去撕毁,有的农户闭门不见,一趟两趟找不到人。由于我们不厌其烦上门工作,终使农户理解配合,矛盾得到妥善化解。农村工作虽苦虽累,但只要我们能够摆正心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大学生村官作为新时代的农村基层工作者,更应学习和传承黄旭华精神,勤于学习、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助力乡村振兴,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奏响一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生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