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茅山革命老区的江苏溧阳市永和村位于上兴镇西北,村域面积15.18平方公里,辖28个自然村,有1236户4263人,耕地6800余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永和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山芋,依靠山芋粉丝加工发展经济。然而,种植山芋利润低、发展慢,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极为薄弱,最少的年份,一年仅有2万余元。
面对这样的状况,永和村人没有退缩,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出路,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目标。
苗木产业成村民脱贫“绿色银行”
笔者日前来到永和村,在村口的旭日园艺场看到装载树苗的卡车来来往往。园艺场内,负责人张水建正在组织村民起苗木,10多位村民采挖、捆绑、装车,忙得热火朝天。像旭日园艺场这样的苗木种植销售基地,在永和村还有很多。这些苗木种植基地为永和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脱贫的希望。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永和村调整发展思路,依托环境优势,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产业。
“以前,永和村有许多村民到句容打工,当时句容苗木生意做得格外好,村民受到启发,纷纷回村种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董明洪告诉笔者,由于永和村与句容相邻,受其影响,加上自身丘陵山区地貌的特点,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种植绿化苗木。
起初,村民们以种植香樟树为主。2003年,香樟树的价格走低,村民们又开始寻找新的苗木品种。2004年,有村民发现榉树在苗木市场抢手,且存活率高、不怕冻,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榉树。短短几年时间,永和村成了华东地区榉树第一村,并建起了远近闻名的苗木基地,村民收入得到了大幅增长。
张水建告诉笔者,人们常说买榉树到句容,但现在句容唐陵苗木市场八成的榉树是在永和村采购的。现在四川、重庆、湖南等地都到我们村来收购榉树。张水建除了经营自己的园艺场,还当起了苗木经纪人,帮助村民销售苗木。他将村民需要销售的树苗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并协助村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洽谈对接业务。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永和村已种植苗木11000亩,其中,榉树6000亩,共有20多万株。2019年,依靠苗木村级经济收入10万元,人均苗木收入1600元,苗木产业成为永和村脱贫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创立合作社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为积极鼓励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脱贫户入股,建立“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3年,在挂钩帮扶单位市政府办的大力倡导下,永和村成立了强鑫树木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专业的苗木种植技术咨询服务,并为村民提供销售苗木的平台,带动全体村民种植苗木,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该村70多岁的村民向家明种植了8亩苗木,但是因为年纪大了,又不会使用互联网,之前想把树苗卖出去十分困难。自从村里成立了苗木合作社,帮他把树苗放到互联网平台上售卖,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难题。
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村民在苗木基地干活,一天能拿到300元。现在,合作社年销售苗木达10万株,年销售收入达1100万元。
如今,永和村除了苗木合作社外,还创立了草绳合作社,聘用村民将稻草秸秆编织成草绳出售给苗木经销商,既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为苗木移植提供了捆扎用的草绳,一举多得。创立农机合作社,为村里购置了农用机械,对外开展农机作业服务,提高村民收入。创立太子参合作社,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种植经验,扩大种植面积。目前,村上共150户农户种植太子参,种植面积达120亩,每亩利润达1.5万元。
多产业齐头并进带来发展新机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水青山中受益的永和村人迸发出了更大的生态自觉。走在永和村的村道上,到处绿树成荫,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目前,上兴镇各村都拥有自己的水果种植基地,要想让永和村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光依赖苗木种植是很难现实的,只有发展多种产业才能支撑村民脱贫。”董明洪介绍,去年我市开展“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活动,市政府办公室、江苏瑞峰建设集团分别作为帮扶单位、联村企业,挂钩帮扶永和村。市政府办、农业农村局牵头,永和村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启动蓝莓和白玉枇杷种植项目,种植蓝莓50亩、白玉枇杷15亩。预计挂果后,年收益可达18万元。
说到未来的发展,董明洪踌躇满志,下一步,永和村将依托地处“溧阳1号公路”沿线的区位优势,引进更多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帮助永和村规划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争当北山片区的“美意田园”示范点。同时,结合瓦屋山脚下的生态环境优势,种植永和村特色有机大米,增加自身造血功能。随着多种产业发展、“美意田园”建设等项目的推进,将为永和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