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期●卷首语●

进一步坚定和增强制度自信

作者:吴小龙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的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这一科学论断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对于我们坚定和增强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是否符合国情”,这是最根本条件和标志。如果不符合国情,那么表面看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地”,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有道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社会主义制度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套用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等西方制度,都相继失败了;中国也照搬照套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但也遇到种种问题和障碍,走不下去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经历艰难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光明大道来。因为“鞋”根植于中国土壤,所以才合中国的“脚”。这不仅回答了“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这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更是人类社会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别人的无知妄说、信口雌黄而动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是否有效管用”,这是最基本内核和检验标准。一种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制度,不管你在理论上讲得头头是道,但束之高阁,那终究是镜花水月,起不了多大作用、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可见,制度是开关,体系和能力是操作手。没有对制度要求的实践能力,制度就只能是个好听的词汇。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可取的唯一标准。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再次向人们展示中国发展背后的“制度优势”。中国高铁、中国速度、中国创造、脱贫攻坚奇迹,特别是这次取得抗“疫”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更是“当惊世界殊”的中国成就。“中国之治”是我国制度优势的最佳证明,也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现实根基,并且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以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可选择性。
  “是否得到人民拥护”,是制度的本质和保障。只要有人民的衷心拥护,这个制度就有前途,就有存在价值。“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次新冠肺炎病毒暴发以后,举国上下闻令而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神速”完工,创造了世界医院建设史上的奇迹;全国各地共选派330多支医疗队、超过4万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和湖北各地,以大爱仁心救死扶伤,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据国家财政部公布,截至3月21日,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资金已经达到1218亿元,试问世上有哪个国家有如此魄力,一心只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样的制度伟力,人民能不拥护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决定了其长久性,人民的坚强拥护保障其生命力旺盛不衰。
  总而言之,符合国情是基础,有效管用是内核,人民拥护是保障,三者聚合为一体,持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美好篇章。从实践观和功能观的角度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制度评价标准的论述,可以使我们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本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满怀信心地说:“一切事实都证明: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能够发挥其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任何敌人所不能战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我们就能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就能不断提升我们制度的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作者系浦东新区军休中心陆家嘴干休所军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