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新四军老战士相叙,常会一起回忆抗战岁月中难忘的斗争故事。陆延年是新四军一师部队出色的通信机务人才,是我的老领导,他曾给我讲述一段粟裕司令员亲自赠与他一帧照片的往事。
1940年,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江南部队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根据地,江南指挥部跟随粟裕司令员所率的两个团,突破日伪军层层阻击,到达苏北吴家桥地区。之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陆延年在指挥部新闻台工作。苏北新四军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九个团,向黄桥地区进军。
国民党鲁苏豫战区司令韩德勤闻讯,竟挟兵三万余人,妄图在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我军仅5000人迎战,敌我作战兵力悬殊,粟裕司令员机智果断部署应战。可通信手段单一,我三个纵队纵队部有电台,一、三纵队各有一两部流动台。那时电台通信是高科技指挥手段,能多使用一部电台就多一份胜利的保障。粟裕指示指挥部无线电中队长廖昌林赶装电台以应战需。廖昌林是老红军,无线电技术娴熟,可战情紧迫时不待人,他了解到指挥部新闻台报务员陆延年是上海大众无线电工程学校毕业,报务机务技术精湛,决定自己组装发报机,由陆延年组装收报机。陆延年受命后,发现电讯元器件不全,电子真空管程式不一,要把杂色器材组装成整机,已掌握的机器线路图不能用,必须根据手中现有器材,另行设计线路。陆延年不辱使命,精心钻研,终于组装成一台四灯收报机,试用正常,于是配发到二纵流动台使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苏北指挥部新闻台抄收国内外摩尔斯新闻,主要供政治部出版的《抗敌报》使用。有些重要新闻也直接呈送陈毅粟裕首长亲阅。有一天,陆延年奉命送一份新闻稿给粟司令。粟裕接稿后阅看时询问陆延年说:“你叫什么名字?”陆答:“我叫陆延年!”“就是你新装的收报机?”“是!”“很好,要继续努力!”
这短短几分钟的单独见面,让陆延年十分惊喜,他想粟司令是战区的最高首长,面对强敌战情紧迫,竟对组装收报机的一件小事,记在心里,还问起自己的名字。陆延年心中充满崇敬与感动。
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部队整编为七个师,粟裕任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他率部继续东进,指挥部队与敌作战。粟司令指挥作战,十分重视情报信息的搜集,主要从敌工与情侦两个系统中获取,同时还从公开的广播新闻中分析判断。他使用的一架美式地球牌超外差收音机,廖昌林安排陆延年改装维护,不断提高了收听效果。粟司令非常满意。
在这段时间里,陆延年经常见到粟司令,深切地感受粟司令关爱部属、亲切和蔼,始终关注部队通信建设。他了解到新四军东进苏南抗日时,粟司令曾对通信干部说过:“电台工作很重要,离开了电台联络,我们就不能指挥打仗了。”北渡长江开辟苏北根据地时,粟司令在部队出发前,亲自安排护送十几名通信机要干部,改穿便衣先期安全通过敌封锁线。全军整编后,粟司令立即指示电台中队长廖昌林,要自己动手尽快培养一批电台技术干部,搞好电台通信工作。他还要求电台人员要经历海风海浪的考验,建立海上的电台联络……
粟司令的亲切关怀与指示, 激励与鼓舞一师通信兵迎难而上,截至1941年底,一师苏中军区主力团以上指挥机关全部配备了电台,改善了我军作战指挥条件。
苏中地区南傍沪宁,物阜民丰,战略地位突出,敌人视之为重点控制地区,重兵集结持续“扫荡”“清剿”,斗争形势严峻。粟裕对苏中地区作出了有纵深有层次的全面战略布局,并将陆上斗争与海上斗争结合起来,抽调师部警卫团三个连队的十几条木帆船,组建海防大队,开辟海上交通线,控制沿海重要港口。
粟司令十分关心海防大队的海上斗争,他亲率师部机关干部到海上体验生活,演习海战。6月的一天,当海防大队十几条木帆船停靠在如皋县外海小洋口海面时,粟司令又一次来到海防大队视察,潮水尚未退完,他赤着双脚,裤腿卷得高高的,轻装简从,只带一个警卫员,走到船上巡视。最后,走到陆延年所在的三桅海船上,见到利用船桅杆架设好的电台天线和捆绑得严严实实的电台机器,对着陆延年微笑着说:“你这个老通信,把我的收音机捣鼓得很好,如今又很快熟悉海上环境,想出这种土办法架设电台,虽然很难看,却能克服风浪颠簸带来的困难,正常工作,很了不起呀……”
接着,粟司令从他的文件箱中取出前些日子拍摄的一帧照片,递给陆延年说:“你坚持海上工作很辛苦,这张照片送给你留作纪念。”陆延年双手接过照片热泪盈眶,感到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一些事,粟司令却记在心里,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如今又亲自赠送照片,这是崇高的战斗情谊。他激动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举起右手行了军礼……
这帧珍贵的照片,陆延年一直随身珍藏,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福建前线海上斗争,直到回到上海离休。如今已成为一件宝贵的历史文物,他将永远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