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起,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已持续开展了17次。今年4月20日,第17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2019年,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16.33期(份),低于2018年的26.38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2.33期(份),低于2018年的2.61期(份)。
调查显示,尽管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呈现出纸质书刊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阅读是人类增长知识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途径。随着电子书的到来,曾经让不少人唱衰纸质书,甚至认为纸质书终将被电子书所取代。然而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纸质书的遭遇比想象中要更加乐观。调查中“经常采用的阅读途径”选项的选择上,在纸质书与电子书的选择上,纸质书占了绝对的上风。选择纸质书的有68.42%,选择电子书的则为31.58%。在“阅读对象的主要来源”的选择中,买书、借书的占84.21%,下载电子书则只占15.79%。
诚然,数字时代,人们的读书习惯有所改变,但并不影响全民读书的传统习惯。纸质书具有许多电子书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点:摸着舒服,闻着香;可以做笔记,可以画横线,可以涂鸦,可以永久性保存等等。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书香社会离不开“书卷气”。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多读书,是改变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状态的最好办法。它改变的不但是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而且不断增长职业智慧,使人们的事业闪耀着睿智与光彩。诚然,不管用什么方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仍然是阅读文化的“维他命”,书香社会需要我们深度阅读纸质书, 任何时候“纸质阅读”永不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