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期●青少年绿洲●

靖宇精神伴我成长

作者:时双庆



我出生在杨靖宇将军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从小听着将军的故事长大,耳濡目染。作为将军家乡的一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靖宇”情缘,我也不例外。
  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发过一本厚厚的书,名字叫《杨靖宇将军的故事》。那时,幼小的我们虽不知将军是何人,却抱着新书如获至宝。
  读将军的故事,我常常幻想着跟随将军的足迹跨越白山黑水,与鬼子周旋,一场场战斗,一次次生离死别,将军的飒爽英姿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然而,将军终究还是去了,敌人剖开了他的胃部,没有食物,胃里尽是一些棉絮之类的东西,残酷的事实面前,“英雄”二字,像一把尖刀深深地扎进了敌人的心脏,也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将军的故事让我知晓了民族大义,让我懂得了家国情怀,将军的故事在我小小的心灵深处根植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2003年底,我弃笔从戎投身军营。第一次上政治教育课,指导员告诉我们:“装甲旅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我们是‘杨靖宇支队’的一员,我们是靖宇精神的传人!”那一刻,内心里的激动不言而喻。我这个来自将军家乡的小兵终于真正地走进了梦想已久的军营,踏着将军的足迹与战友们并肩奋斗。5年里,将军的名字时刻激励着我,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工作中精益求精,训练时不畏苦累,完成任务不提条件,不拖泥带水,唯恐自己小小的失误损害了将军的威名。
  有幸成为“杨靖宇支队”的一员,在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老部队服役,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革命军人”这份荣耀和称谓,还有一次次淬炼和磨砺中对靖宇精神更深刻的理解。旅史馆门口,将军塑像的表情深沉、凝重,眉宇间透着对新中国的希望、对和平的向往。旅史馆里,将军曾经的生活用品和物件并不多,但每一件都有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足以震撼人心。
  退伍后,回到了靖宇故里,我没有想方设法去获取一份安逸的工作,而是再次选择了挑战自己,在一家中小学作文培训机构当起了作文老师。那一刻,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众多孩子稚嫩的小脸,再一次跟他们分享靖宇将军的故事时,他们的表情和儿时的我是那么相像。我突然觉得我骨子里已与“杨靖宇”这个名字密不可分,靖宇精神在陪伴我成长的路上,也在滋养着一代代将军故里的幼苗。
  靖宇广场的西北侧是靖宇小学,将军的雕像在风风雨雨中矗立几十年,每周一是孩子们雷打不动的升旗、瞻仰的日子,这种传承,这种信仰,无疑是人们对将军最有意义的祭奠,也是对后人最有意义的启示和教育。
  如今,靖宇故里大变样,环境优美,宜商宜居。接过传承的接力棒,一代代靖宇人在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路上砥砺前行,初心不忘。我爱这片红色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