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期●时事纵横●

凝聚智慧力量 迈上新的征程

作者:季 程


一年一度开两会,今年两会不寻常。
  2020年年初,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袭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用1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时间夺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在比往年晚了70多天之后,我们迎来了全国两会的隆重召开。
  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全国两会——时间推迟了,关注度更高;会期压缩了,话题更集中;会议形式调整了,隔屏交流更便捷。与会的代表、委员履职尽责、凝心聚力,奏响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时代乐章。两会的成功召开、圆满闭幕,为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动力。
  决战决胜脱贫攻关目标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时对此表示高度赞同,认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代表用一组数据说明:疫情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有能力也有实力、有信心也有决心推动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他说:“不纠结于经济增速具体指标,将使我们更专注于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更专注于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更专注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更专注于实现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财政部部长刘昆代表表示:“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我们将从质和量两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有保有压。”他还说,政府过“紧日子”,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当前预算在科学安排、精打细算、提质增效上还有空间,“我们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还有7个贫困县未摘帽。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达久木甲委员说:“今年,我们将锁定目标、背水一战,坚决有力拿下最后的山头、攻下最后的堡垒。”凉山州全面推行州县乡三级干部包县包乡包村挂牌督战,执行“八项铁规”,打响“五场战役”,实施“清零行动”。“要确保6月30日前‘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年底前贫困地区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按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速键”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报告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在两会会场上,武汉战“疫”被高频提及。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参加天津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一度哽咽落泪。何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可以说,武汉战“疫”就是一个生动的注解。武汉战“疫”是对生命的礼赞,是对“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也决不放弃”理念的遵循,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谱写了伟大的战“疫”史诗。
  代表委员在讨论时纷纷指出,进入常态化防控后,在保存前期战果的基础上,如何未雨绸缪、着眼长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起更坚固的防线——把战“疫”期间取得的“战果”固化下来,不断转化为制度和经验,融入传染病防疫体系,健全应对公卫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答题”,也是一道面向未来,为防范可能出现的未知重大疫情风险而提前准备的“思考题”。我们今天多想一步,多做一点,或许未来在抵御公卫突发事件前,就能更从容一些,防护能力也会更强一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广受代表委员赞同和热议: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要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这次疫情过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定会按下“加速键”,令人充满信心和期待。
  确保稳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此次全国两会上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就业”两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39次。今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加之疫情影响,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聚焦这一重点就业群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重庆的张兴海代表分析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从全国形势来看,仍没有发生大规模裁员情况,就业形势总体相对平稳,但随着大学生毕业季到来,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我们要站在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看待稳岗问题,通过加强培训、灵活用工等方式,争取不降薪、少降薪,努力不裁员、少裁员,为“六稳”“六保”做出民企贡献。
  江苏的韩立明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稳企业保就业”这部分,体现出临难不避、直面问题、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行动与决心。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报告要求,一是守住就业底线,进一步细化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措施”,多措并举全力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加强劳动者就业帮扶;二是把青山留住,为企业送出实实在在的红利,下一步将千方百计帮助中小微企业稳住资金链、产业链、供应链,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让他们“活下来”……
  上海的杨振斌委员在“委员通道”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当前,复产复工正在快速推进,经济运行正在恢复正常,用人单位利用这个时间点,逆周期招聘,提前储备人才,有针对性地投放更多就业岗位,为单位以后的发展做准备。他直言:“用人单位在这个时候招到的大学生,会更优秀一些。”
  关于稳就业,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得更生动:“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对重点人群就业,国家有重点扶持政策,对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要在今明两年持续提供就业服务;对农民工,不论是在常住地还是返乡,都要提供就业服务平台;对退役军人,要切实把安置政策落实好。
  实现几代人制订完善民法的夙愿
  今年两会,几代人的夙愿正在化为现实——历时5年,7编、84章、1260条,总字数逾10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本次大会通过。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覆盖到了人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中指出:民法,是社会生活的记载与表达,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一个民族思想意识、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部法典的制订和公布施行,标志着中国对于个人权利保障体系的新发展,也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进步。
  吕红兵委员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参加过民法典草案编纂相关工作。他认为,这既是一部适用于全时空的民法典,也是一部保护个人权利的民法典,更是一部能激发全社会活力的民法典。体现了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时代性和人民性所在,充分彰显时代特点,更加反映人民意愿。他举例说,在第四编“人格权”中,以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明确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信息的受侵权人,完全可以拿起民法典这一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他还介绍说,保护权利的前提是确立权利。民法典在总则中以专章即第五章全面规定了“民事权利”。比如,对自然人以及法人、非法人组织各项权利的确权;明确对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因婚姻家庭关系产生的人身权利的保护,对民事主体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谓全面、充分、系统、科学。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代表对民法典中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免责条款印象深刻。救人反被告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许多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一时间“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着公众,成为舆论焦点。为此,民法典草案第184条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以“人”为基础、以“民”为中心、以“私权”为支柱的民法典,将构成现代社会治理和法治文明的基本面,更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堵上香港在国家安全上的漏洞
  5月28日,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表决通过之时,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人们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中央果断出手,香港之乱将有终结之日了!
  这次大会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切实防范制止和惩治任何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的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在同代表委员一起审议这一决定草案时指出,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堵塞香港国家安全法律漏洞的必要之举,是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治本之策,充分体现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中央对香港整体利益和香港同胞根本福祉的坚决维护和最大关切,意义重大,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过去一年,香港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挑战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权威,严重触碰“一国”底线。然而,鉴于目前香港的政治形势,特区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难以在一段可见的时间内,自行完成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在这个时候主动出手,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既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对此,特区政府全力支持。
  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中一致表示,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与外部势力勾连合流,从事分裂国家、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惩治。中央此举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只有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才能为贯彻“一国两制”固本强基,为香港繁荣稳定夯实基础。大家认为,要积极行动起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推动“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
放眼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民族复兴光明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风浪、直面挑战,全力以赴、苦干实干,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