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家、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黄道同志,是我父亲马长炎的老首长。在艰苦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中,父亲曾跟随黄道同志度过了许多朝夕相处的战斗岁月,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战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排除了一次次艰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斗的胜利。
奉命与黄道联系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十军团的创建者方志敏,在率领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俘,不久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当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开辟新的根据地。为了与黄道领导的闽北苏区党组织和红军取得联系,粟裕交给父亲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率领一支由三十多人组成的先遣队小分队,将红军内部联络的密电码送往闽北首府——福建省崇安县大安街的黄道同志处。
父亲带领小分队从江西上饶出发,经过铁山,越过重重封锁线,趁夜色掩护渡过信江。次日拂晓,他们隐蔽下来,侦察敌情,摸清路线,等天黑后从敌人空隙处穿插过去。就这样昼伏夜行,在崇山峻岭中摸索前进,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跋涉,行程数百里,终于来到了大安。这时,大安已经失守,闽北苏区党政机关已经转移,不知去向。
敌人放出谣言:“闽北红军被消灭了,黄道、黄立贵被捉了。”父亲坚信,这里是革命老区,只要取得群众信任,他们一定会告诉黄道等所转移的地方。父亲要求小分队的同志严格遵守红军纪律,真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同时选择有利时机和地形,狠狠地打击敌人。
经过几次战斗,扩大了影响,当地群众认识到他们是真正的红军,地方党组织也主动找来了。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帮助和带领下,小分队在长涧源的后山上,终于找到了黄道和闽北苏区党政军机关。父亲向黄道汇报了此行的经过,交出了珍藏的密电码,完成了任务。
留在黄道身边
以后,经粟裕同意,父亲就留在了黄道身边工作,开始了在黄道直接领导下的闽北三年游击战的战斗岁月。
1935年春,父亲任闽北军分区司令部特务队长,负责闽北区党、政、军机关的保卫工作。当时斗争环境非常险恶,国民党军队进占闽北苏区后,到处修筑碉堡,设置了纵横交错的封锁线,各路口要道派重兵把守,日夜不停地搜捕“围剿”,企图消灭红军。红军游击队被围困在山上,不仅要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敌人袭击,还要同饥饿、寒冷和伤病作斗争。刚开始,红军游击队还能在山上搭个草棚居住,烧点稀饭来吃。后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闽北苏区群众冒着危险给游击队送粮食、食盐也越来越困难了。
父亲因担负阻击敌人、掩护保卫闽北苏区机关和黄道的任务,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他把特务队的三四十人,分成四五个班,日夜站岗放哨,巡逻侦察,了解敌情,随时准备战斗。有几次在打退或甩开敌人后,却与黄道失散了,然后又经过四处寻找,才又找到了。有一次,父亲从约定的山洞中找到了黄道,当时他负了轻伤,还生着病,父亲背着黄道走了很多山路,累得口吐鲜血。还有一次,刚开完干部会,敌人来了,特务队立即掩护苏区机关撤退,当大家都安全脱险后,父亲发现黄道的儿子还没有出来,当时小孩只有十四五岁,不知去向。父亲当即带领几个人又返回驻地寻找,敌人冲进来,我父亲端起机枪就扫,边打边退,虽然自己负了伤,但终于把黄道的儿子接了出来。
1935年秋,苏区党委在黄道主持下开会,决定了以相对集中的红军主力向敌后挺进、开辟新的游击区的策略。由饶守坤、王助率领一部,插入建瓯、松溪、政和一带活动;由吴先喜、刘文学率领一部北上资溪、贵溪、光泽一带活动;黄立贵率部到建阳、邵武、顺昌一带活动;特务队、教导队和苏区党政机关一部分人留在崇安苏区。这一重大决策的实施,扭转了闽北的战局,几块新的根据地开辟了,崇安老区的形势有了缓和。1936年春,父亲多次护送黄道与黄立贵、曾镜冰、叶飞等同志见面,还参与并保卫了筹建闽赣省委的工作。
到二纵队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7月的一天,黄道把父亲找去,用非常信任的眼光注视着他说:“前方需要人,省委决定你到二纵队任政治部主任,你有意见吗?”我父亲跟随黄道,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些依依不舍,黄道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亲切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小鬼,去吧,前线更能锻炼人。二纵队是红军主力,你们在外面打仗,吸引了敌人,就是对省委机关的最好的保护。”接着黄道向父亲交代了任务:“第一,要注意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第二,要向外线发展,开辟游击根据地;第三,要严明纪律,注意群众利益;第四,要掩护地方组织,发展地方组织;第五,要想办法供应后方机关。”第二天,父亲便到闽北红军第二纵队,担负新的战斗任务去了。
二纵队的前身是红七军团第58团,1935年2月改编为闽北独立师一团,1936年4月改为二纵队。这是黄立贵师长带出的一支作战勇猛、能打硬仗的队伍。1935年,这支部队在黄师长率领下,牵着敌人整编11师打转,从建瓯、松溪、政和地区转到将乐、顺昌、泰宁,接着,又牵到资溪、贵溪、光泽地区。行程几千里,边拖边打,最后在建阳一仗把11师打垮,歼敌数百人。
为贯彻闽赣省委和黄道的指示,二纵队于1936年六七月间,从铅山向贵溪方向挺进,力求打通与吴先喜、刘文学率领的四纵队的联系。沿途敌人封锁,他们打了十几仗,瓦解了几股土匪,虽有缴获但未达到预定目标,便折回崇安,将缴获的部分物资送给省委机关。
接着父亲又根据黄道的指示,带领二纵队在建阳、邵武、顺昌、泰宁、将乐一带活动,一天夜里突然奔袭,急行军数十里,拔掉了敌人碉堡,歼灭守敌十多人。
为了迷惑敌人,二纵队在行军时故意把捷克式机枪露了出来,另外将步枪套上机枪套,虚张声势。群众看到后到处宣传:“黄老虎的队伍有好多机枪。”敌人以为大批红军主力来了,吓得要命。我军则时合时分,抓住战机,灵活机动地狠狠打击敌人。
调任六纵队政委
1937年3月,父亲带领的二纵队同黄立贵师长会师,曾昭铭带领的五纵队和向某带领的六纵队也汇合在一起,三个纵队在一起共四五百人,在黄师长指挥下四处出击,打击敌人,给人民群众很大的鼓舞。在此期间,他们在建阳、黄坑到邵武的公路上,袭击了敌人的汽车,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
为了集中兵力,黄立贵师长决定撤销五纵队,编入二、六纵队。我父亲调任六纵队政委,向某任纵队长。
父亲和向某率六纵队到将乐、建宁、泰宁地区活动,与中心县委书记邱子明带领的游击队汇合后,邱子明任六纵队政治处主任。在那里,部队配合当地党组织,发动群众,镇压反动分子,建立农会组织,扩大游击根据地。
这时,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蒋介石置民族利益于不顾,下令限三个月剿灭南方红军游击队。父亲率部在建宁和黄师长汇合,在自卫反击战中一直打到宁化边界,日夜与“围剿”的数千敌人周旋。面对这种情况,部队决定分散突围,黄师长带一部转战邵武一带,父亲带领六纵队返回将乐、顺昌地区。
7月下旬的一天,在将乐孔村,警卫员突然流着眼泪冲进父亲住的茅草棚,手里拿着一张国民党的报纸,泣不成声地说:“政委,黄师长……”我父亲接过报纸一看,才知道黄立贵师长在邵武遭到敌人包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了。
为粉碎敌人散布的“闽北红军被消灭了”的谣言,父亲率领六纵队,寻机作战,消灭了几股敌人,扩大了红军的影响,鼓舞了士气。当敌人主力发觉后,我父亲又率部挥师东进,进入刘文学、张波领导的资(溪)贵(溪)光(泽)地区,进行了休整,安排好伤病员后,父亲又率部继续东进,寻找省委。
又见到了黄道
1937年9月,父亲率领六纵队跋涉数百里,终于在邵武与建阳交界的猪母岗上,找到了中共闽赣省委,见到了离别一年多的省委书记黄道。黄道见到父亲非常高兴,紧握着他的手说:“几个月不知消息,真担心啊。”父亲向黄道汇报向某的问题,交出了他的投敌密信,省委对向某作了严肃处理。
在猪母岗,父亲向黄道详细汇报了一年多来在闽北开展游击战争的情况,黄道向我父亲介绍了当前的斗争形势:在卢沟桥事变,特别是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在中共中央的一再呼吁下,国民党蒋介石同意联共抗日,留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的项英、陈毅在南昌已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谈判,达成了协议。国民党地方当局表示愿意和谈,但他们假谈真打,伺机消灭红军游击队。
为了打击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嚣张气焰,促成闽北国共合作的政治局面,闽赣省委,调集闽北红军独立师各部,组织了自卫反击战。1937年10月14日,父亲率领六纵队与饶守坤、王助率领的三纵队联合行动,三战三捷,连续拔除了邵武二都桥、建阳响古村、杜潭村三个民团据点,歼敌两个连。同时,闽北游击队在汪林率领下,奔袭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烧毁炮楼,击溃民团一个分队、保安队一个连。战斗的胜利,震慑了闽赣两省国民党军政当局,迫使他们停止对闽北游击区的进攻,接受谈判。
改编为新四军
1937年11月间,父亲受闽赣省委书记黄道的派遣,去江西石塘镇,与国民党代表谈判,双方谈妥,以石塘镇作为闽北红军集合的地点。不久,闽赣边红军游击队陆续下山,在石塘镇集中整编,共七八百人,其中始终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为三四百人。
根据新四军军部指示,闽浙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由新四军参谋长张云逸兼任支队司令员,下辖第五、第六两个团,第五团由闽北红军组成,第六团由闽东红军组成。父亲任第五团二营副营长,营长是陈仁洪,当时国民党反对在部队设政工干部,新四军内部仍行使政委和教导员的职责,父亲实际上是营教导员。
石塘镇集中整编后,为了担负拯救民族危亡的重任,部队掀起了扩军高潮,迅速组织骨干四处下乡,宣传抗日,宣传国共合作,动员青壮年参加抗日队伍。许多在游击战争中失散的和养伤、养病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纷纷归队,苏区青年也踊跃报名参军。崇安岗头村只有30户人家,就有20多名青年参军。铅山、上饶、横峰、广丰一带均有许多青年纷纷跑到石塘镇参军。队伍发展很快,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
1938年3月25日,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新四军第五团从石塘镇出发,向皖南抗日前线开进。回望着石塘镇如潮的送行人流,回望着身后连绵起伏的闽山赣水,回望着这生死相伴的一方热土,回望着亲人们热切的目光,告别了闽北人民,踏上了抗日前线的征途。
抗战初期,黄道担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1939年5月,黄道由吉安赴皖南新四军军部途中,在铅山河口染病住院。国民党特务得知后,趁机对他注射毒药。黄道中毒身亡,年仅39岁。
今年4月是黄道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缅怀黄道同志对党无限忠诚,为革命奋不顾身、任劳任怨的光辉品格和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他崇高的品德、伟大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将鼓舞着我们永远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