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期●缅怀篇●

徽州老百姓怀念“铁刘奎”

作者:汪晓东 范迎晨 杨 燕

刘奎(1910~1979,江西吉安人),是徽州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打不死的铁刘奎”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历久弥新。
  当年红军主力长征后,红军营长刘奎留下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作战。1938年春,他所在游击队奉命来到皖南岩寺,与南方八省其他红军游击队一道改编为新四军,他先后任一支队二团一营连长、教导总队工兵队队长、军部参谋处作战参谋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刘奎先后任解放军沿江独立大队长、苏浙皖赣边区司令部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皖南军区副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南京军区皖南基地主任,安徽省国防工办主任;1979年因病在合肥逝世,享年69岁。
  刘奎的一生,体现出一位老党员、老战士的崇高境界和优秀品质。他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如今,刘奎墓地位于南京功德园,其铜像安置在江西井冈山烈士陵园,供世人纪念和缅怀。
  1941年初,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刘奎和几个战友突围到泾县石井坑的大山里,奉命留在皖南继续坚持打游击,他先后收容了数位失散的战友,“以8个人2支半枪”组建了新四军七师的皖南游击队(也称黄山游击队)。这支游击队在皖南事变后,打响了在“剿匪区”的反攻第一枪——攻打旌德县庙首乡公所,枪杀了伪乡长,打散了保安队,首战告捷。皖南老百姓交口传诵:“新四军又回来了!”
  气急败坏的敌人悬赏捉拿刘奎。负责“清剿”的总指挥,是皖南事变中屠杀新四军“有功”、破格提拔为国民党第三战区五十二师中将参谋长的陈淡如(原为国民党第三战区驻皖南新四军军部的中校联络参谋)。然而,就在他叫人贴上悬赏布告的第二天,刚进入太平县樵山,途中就遭到刘奎领导的游击队伏击,右腿被子弹击中,吓得他再也不敢轻易出门。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得悉后,勃然大怒,说要撤其职。陈淡如赶紧差人用轿子抬到第三战区长官部,跪在顾祝同面前求饶,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内一定抓住刘奎。
  就在敌人疯狂“追剿”的一天,刘奎与中共皖南地委书记胡明等人正在树林中开会,突然被国民党顽军一个营包围,机智勇敢的刘奎说:“我掩护,你们走!”胡明等地委领导离开后,刘奎边打边退,被敌人逼到一个山顶,面对眼前敌人几十把雪亮的刺刀,他毅然纵身一跳,飞也似的坠入深崖……数丈高的悬崖,即便是一块石头也会被摔碎,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敌人找不到尸首,便对上瞒报:刘奎被乱枪打死,摔到万丈悬崖之中……而先行突围的胡明等同志,在对面的山头上看到此情此景,也认为刘奎一定牺牲了,还秘密开了追悼会。然而,数十天后,刘奎却又拄着拐杖,重返游击队驻地,胡明惊喜地说:“你真是个打不死的铁刘奎!”
  皖南老百姓怀念“铁刘奎”。今年5月12日上午,在徽州区召开的“追寻红色印记,弘扬铁军精神”座谈会上,刘奎的儿子刘曙明感慨地说:“我父亲也是人,同样也是血肉之躯,是徽州老百姓救了他,是皖南人民让他重生!”刘曙明是刘奎的第五个孩子,身高一米九二,脸庞黝黑,浓眉大眼,据说他长得极像父亲。他退休前曾任安徽省外贸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安徽省国贸控股集团工会主席。刘曙明还说起了“刘奎梅花阵”的传说:那是徽州老百姓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犹如梅花阵一般的堡垒户(秘密据点),黄山游击队利用这些堡垒户提供的信息和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巧妙保存革命队伍,声东击西打击敌人。他还说到,疯狂的敌人抓不到刘奎,居然把一只曾与刘奎形影不离的黄山猴枪杀,悬挂在墙头示众……
座谈会前一天,刘曙明一行来到革命老区富溪,在当地领导陪同下,到当年父母战斗过的小坞等地参观,到他妈妈工作过的被服厂遗址考察,受到了老区群众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