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作者:



  编者按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纪念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奋战表现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本刊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的90年》一书中摘登一节,以飨读者。文章篇名与小标题均为本刊编者所加。

正当全国人民集中力量争取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时候,新中国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威胁。1950年6月25日,中国近邻的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战争。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地区的任何进攻”,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军队为主,英、法等15个国家有少量部队参加的“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美军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南北分界的北纬38度线(通称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直接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战况陡转危急的情势下,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两次请求中国出兵支援。

反复权衡  艰难决策

敢不敢迎战世界上经济实力最雄厚、军事力量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这对于仅成立一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当时,我国经济的恢复刚刚开始,财政状况甚为困难,新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尚未进行,人民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更为严峻的是,中美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85万吨,工农业总产值2800亿美元。而中国的粗钢产量只有61万吨,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00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在这样的敌我力量对比下,如果出兵参战,能不能打赢?会不会“引火烧身”“惹祸上门”,使经济建设难以进行?军情紧迫,压力巨大,决策异常艰难。
  10月的上半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泽东主持下进行多次、反复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毛泽东说:“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它占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下,而它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保障。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中央政治局一致得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结论,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入朝参战  扭转战局
  10月18日晚,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志愿军下达入朝作战命令。19日黄昏,志愿军隐蔽地渡过鸭绿江。25日,志愿军同长驱直入的“联合国军”遭遇,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初战告捷。11月,“联合国军”发起所谓“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包围歼灭和重创大量敌军,再战告捷。12月,中朝军队收复平壤,继而收复三八线以北绝大部分地区,扭转了战局。在路河冰冻,衣被单薄,粮弹缺乏,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的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英勇作战,又进行了互有攻守进退的3次大的战役。到1951年6月,5次战役共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根据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总方针。美国在遭受损失及其盟国的压力下,被迫同意进行谈判。朝鲜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开始,谈判地点先是设在开城,后移至板门店。自此,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

全国动员  提供保障
  伟大祖国和刚刚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强后盾。志愿军入朝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宣传教育,极大地激发了各阶层人民的爱国热忱。全国各地掀起参加志愿军的热潮,成千上万的祖国优秀儿女斗志昂扬奔赴朝鲜战场,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护人员和各种民工队志愿到前线担负战地勤务工作。与此同时,全国人民还积极开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及爱国丰产等运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生产军需物品、武器弹药;广大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为进一步加强国防,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动员全国男女老少、各阶层人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至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支援朝鲜前线的捐款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英勇作战,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抗美援朝运动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教育人民,极大地鼓舞起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劳动热情,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
  美国在停战谈判开始后,并不甘愿放弃侵朝野心,不断施加军事压力,企图迫使中朝方面屈服。中朝军队针锋相对,以打促谈,粉碎了敌人1951年的夏秋攻势,共歼灭敌军15.7万余人。同时采取阵地防御和运动反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法,取得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重大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在持续两年的打打谈谈中,美军还实行疯狂轰炸我交通补给线的“绞杀战”。志愿军各部协同作战,顽强进行反轰炸、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斗争。中国国内部队作为志愿军的后备力量也轮番入朝作战。

英勇顽强  可歌可泣
  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三年中,志愿军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第一批入朝参战,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敌人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得不到。在遭到空前的严重失败后,美国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战争以美国侵略者被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而告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分量。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通过这场战争,人民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向国防现代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我国东北大工业基地的边防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帝国主义从此不敢轻易地欺侮和侵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