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期●历史研究●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

作者:尹 化



黄桥战役的硝烟已经散去80年了,亲临前线指挥战役的粟裕副指挥离我们而去也已36年了,参与黄桥战役的指战员现今存世的已不多了。可欣慰的是,黄桥战役的史绩已经在新四军黄桥纪念馆和《黄桥战役史料》中永存,可供后人追忆和研究。
  1940年10月的黄桥战役,奠定了新四军在苏北的地位,开创了苏北乃至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精准分析顽情
  新四军作战一般在战略上是以少胜多,战役战斗中是以多胜少。黄桥战役中新四军却是在战役上也以少胜多。当时韩德勤进攻黄桥的总兵力是3万人,新四军全部兵力是7000人;韩军嫡系主力1.5万人,新四军作战部队是5000人。韩军主力与新四军主力对比是3比1。新四军一个要打韩军三个。在对手武器装备、后勤保障都占优势的情况下,这个仗能不能打?粟裕对韩德勤有充分的了解。他在《黄桥战役总结》一文中说:韩德勤部除了政治上腐败,苛捐杂税,毫无政绩,失去民心外,“韩德勤所属部队,派系非常复杂,嫡系与非嫡系之间存在着矛盾,明争暗斗很厉害。韩德勤往往用非嫡系部队在前面当炮灰,结果使非嫡系的各保安旅团以及其他杂牌部队,也不完全听他的摆布,他们各霸一方,自成系统。比如东边通(南通)如(皋)海(门)启(东)这些地方,名义上是属于韩德勤管辖,可他没有嫡系部队在那里。泰州地区表面上也属于韩德勤管辖,实际上二李霸占,而二李的部下同样又各自为政。”韩部人虽多,内部矛盾,不团结、不统一,人多而散,战斗力就大为减弱。而新四军部队上下同心内外团结,人民拥护支持,上层民主人士同情,对付韩德勤这样的对手,完全可以以少胜多。
拟定正确方案
  1940年9月底,韩德勤纠集26个团3万余兵力向黄桥地区扑来,决战不可避免。陈毅、粟裕为对付韩顽的进攻,曾设想三个作战方案,一是向北,乘韩德勤部进攻黄桥时,新四军攻占海安;二是向东,乘韩尚未向黄桥进攻时,先以一部兵力控制通(南通)如(皋)海(安)启(东)地区;三是依托黄桥作基点,采取攻势防御,歼顽军于我工事前。在民主讨论具体比较三种方案利弊的情况下,确定采用第三方案:以黄桥当轴心进行攻势防御,新四军集中主力,军事上主动权在握,可以利用轴心向左向右自由转动,用兵依然自如;黄桥距离顽军的据点相当远,顽军约需两天行程才能到达,顽军是劳师远征,可利用顽军开进期间,进一步查清情况,可以临机部署兵力,新四军以逸待劳,歼灭行进中的韩军。

实施精准指挥

黄桥决战开始,粟裕就坐镇黄桥前线指挥部,对战役实施精准指挥。韩德勤率主力向黄桥地区进攻,目的是要跟新四军决战,占领黄桥,妄图消灭新四军。粟裕之所以采取第三方案,就是下了“战役决战”的决心,要歼灭韩部主力。粟裕确定的方针既不是放弃黄桥,也不是集中兵力死守黄桥。放弃黄桥新四军就没有回旋的余地,对民心、士气也不利。坚守黄桥,消极防御,最多只能击溃韩军,而不能歼灭其主力,以后韩军还会卷土重来。而是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以黄桥为轴心,诱顽深入,断其归路,在运动中歼顽。粟裕巧作部署,以作风顽强、指挥灵活但人数不足2000人的第三纵队担任黄桥正面阻击顽军进攻任务,将实力比较充足的第一、第二两个纵队的主力配置在韩军前进道路侧后的“青纱帐”中,作为突击部队,用大胆穿插分割、勇敢包围歼灭的战法,各个击破韩军,取得了战役决战的胜利。

选准首战对象
  粟裕出奇制胜,一改以往先打弱敌的常例,决定先打强敌,务求首战必胜。粟裕选择翁达的独立第六旅为首战歼灭对象。翁达旅是韩部战斗力最强的王牌部队之一,其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只要打垮了翁旅,就能稳住观望中的“二李”的中立态度,消除了韩部中路进攻的右翼威胁,孤立了韩部主力八十九军,有利于我军主力集中力量包围韩部其余主力;打垮了韩部最强的部队,对韩军进攻部队士气是严重的打击,对其他杂牌部队是个震慑,对新四军是个鼓舞,对整个战役形势转变有重大影响。
  怎么打垮翁旅呢?一、粟裕将突击部队隐蔽在翁旅行进道路两边,待机突袭;二、选准突击时机,打早了,只打到翁部的先头部队,翁部主力会缩回去;打迟了,韩部多路接近黄桥,增加守卫部队压力。粟裕登高观察,当韩军全部进入我军的伏击地段时,粟裕适时向陈毅报告,发出突击命令;三、用多路突击穿插,将行进中的翁旅截成几段,首先将其首脑机关打烂,同时打他的后卫团,迫使其先头部队回援,错乱其部署,乘势将翁旅包围,经3小时激战,将翁旅全歼,翁达旅长自杀。首战获胜,斩掉了韩部进攻的中路右翼。

乘势扩大战果
  翁达的独六旅被歼后,顽三十三师猛攻黄桥,由于守城部队预作火力配备,距离测量好了,顽军一进入我军火力射程,就集中射击一阵,顽军就倒下一批,这样打退顽军的多次进攻。但顽军凭借兵力和武器优势,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用山炮、迫击炮猛轰,其先头部队已突进黄桥东门。正在反复争夺,苦战不休,形势危急之际,得悉江南老四团三营增援部队离黄桥还有20里,粟裕便振臂高呼:“同志们,江南增援部队过来了!”守城部队士气大振,在纵队司令员陶勇、参谋长张震东带领下,一个反击把顽军赶出了东门,并用火力将顽军死死封住。三营一到,和守城部队的战友发起大反击,俘虏顽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
  粟裕抓住战机下令新四军3个纵队包围集结于野屋基地区的韩部第八十九军军部及三四九旅,展开逐村逐屋反复争夺,肉搏拼杀,经一夜“空前恶战”,八十九军军部被歼。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的军长李守维溺毙于挖尺沟。失去指挥的顽军极度混乱,在新四军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战下,第三四九旅大部被歼。
  韩顽残部向海安方向溃逃,粟裕又及时下达追击命令,要求三个纵队“不顾伤亡,不计俘获,占领海安就是胜利。”新四军边打边追,胜利进占海安、东台。至此,黄桥决战完胜。

总结经验教训
  黄桥战役新四军打了一个完全胜利的大仗。总结经验是理所当然的,但粟裕并不掩盖战役中的缺点。他指出战役中存在的缺点:1.侦察工作不确实,不及时;2.通信联络差,特别是下面对上面隨时报告情况更差;3.射击指挥差,不注意节约子弹。我们弹药补充很困难,这一点值得注意;4.行军力差。内战时期一天一夜走180里还打仗,而我们从黄桥到东台近200里路追了5天,如果行军力强,抢先打到海安去,使他们来不及逃跑,那我们的胜利还要大;5.供给工作做得差。有些部队一两天没有吃上饭,特别是第七团饿得厉害。另外,还指出指挥方面的缺点有5条。希望各纵队、各团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检讨,总结经验教训。
  黄桥战役的全过程,可以从韩德勤部1940年9月3日进攻营溪、古溪战斗算起,9月13日打姜堰,到10月10日新四军占领东台收兵,韩德勤率残部逃回兴化,黄桥战役结束,前后就一个多月时间,真正决战只用了四天四夜时间,是一次以少胜多、速战速决的光辉战例。黄桥战役的胜利,证明“新四军游击战会打,大仗也会打;夜战会打,白昼战斗也会打”,显示了粟裕指挥若定的雄才大略、高超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