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让青春在广袤大地扬帆起航

——在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张晶晶


我是80后出生、2006年入党的新党员。今天应邀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座谈会,心情无比激动。我2008年毕业于淮阴师范学院,当年被江苏省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现任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新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三年中,我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社区当家人,有欢乐有泪水,有付出有回报,是《大江南北》这个良师益友一直陪伴着我摸爬滚打,给我工作上的指导,精神上的鼓励,让我深刻体会到基层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历练人生的学校,让我更加坚定了“立足基层、服务发展”的决心。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并不陌生,觉得农村工作应该很好做,但是到村工作后,才发现基层工作远不如自己想的那样简单,一直信心满怀的我,颇有失败之感。努力寻找工作突破口的我,无意间在村支部的党员阅览室中发现了《大江南北》这份刊物,里面有许多关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文章,让我很受启发。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老前辈坚持走群众路线,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他们的许多动人的故事,使我深深体会到,基层干部零距离接触群众,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就无法真正融入群众,实实在在了解群众,工作就会失去方向感。正是《大江南北》帮助我明确政治方向,使我认识到立足村官岗位,必须以真情换民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既然选择了村官的道路,就要做一行爱一行,就应该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把“村官”作为自己的事业来用心经营。
  于是,我从帮群众端茶倒水做起,从扶老弱病残上下楼梯做起,从与群众闲话家常做起,从在农村打字跑腿做起,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村里的大小事情我都积极参加,使自己加深对农村工作的了解。老同志出门办事我主动当“跟班”,学习他们的经验。平日经常入庄台走门串户,与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2009年底,我调至新星社区。这里是一个由多个新小区组成的新社区,近年来,随着小区建设的日趋完善,迁入的居民越来越多,社区党员逐年增加、结构层次复杂多样,组织活动难度不断加大。这一难题让我困惑了很久,去年底我们广陵区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倡导下,开展了“牵手名师”活动,组织我们与一批经验丰富、实绩明显的名社区主任实地跟班学习。我及时将这一难题向我的跟班老师、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个人、全国文明社区——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翔请教。我充分借鉴她社区个性化党支部的做法,开展特色党支部创建,在原来设立的6名党员中心户的基础上,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将热心公益、甘于奉献的党员组建成“红丝带党支部”,通过开展义工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爱好文艺、富有活力的老党员组建成“夕阳红党支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娱乐身心,宣传文明;将青年党员组建成“五四党支部”,通过年轻人的思维与活力,带动青少年开展活动。
  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不平凡的老人——张仁富,他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带头人,是关心下一代的老骨干。他也是一名尿毒症患者,但病魔并没有摧毁老人服务社会的意志。张老夫妇除了正常的生活开销外,每月要承担2000多元的血透费用,老伴没有收入,仅仅依靠他1100元的退休工资过活,这比一般的低保家庭还要困难。社区也曾想方设法帮助他,但由于张老夫妇的平均收入超过了最低生活保障,无法得到民政补助。像张老这样处于边缘地带的家庭还有很多。通过调研,我率先在全市建立社区互助基金,发动社区居民捐款,寻求社会资助,对这些无法实现民政救助的边缘家庭发放社区救助。当我拿着2000元的救助金上门时,张老抓住我的手,感动得久久不肯放开。那一刻,我真实地感受到:做什么事,都要把群众放在自己心上,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忧虑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真诚的信任,得到群众真心的拥护。
  (作者系扬州市广陵区曲江街道新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