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期●文化战士天地●

“银幕第一军人”王心刚

作者:沈黎明


他是电影《海鹰》中英勇果敢的快艇艇长张敏;他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大义凛然的党代表洪常青;他是电影《知音》中儒雅倜傥的爱国将领蔡锷……
  几十年来,他以英俊的形象、精湛的演技,为观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银幕人物,赢得了“军中帅哥”“银幕第一军人”的美誉,人们也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中记住了他的名字——王心刚。

被动从影——挨了批评后走上银幕

王心刚1932年出生在大连,自小喜好文艺,尤其对舞台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期望自己将来成为一名演员。1949年,还在读中学的王心刚听说沈阳市举办文艺骨干训练班,招收年轻人学习话剧表演,立即报了名,经过一番严格的考试,他一举上榜。
  开始学习话剧表演后,王心刚非常刻苦,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细心揣摩,课后还刻苦练习,练功房里常常留下他不知疲倦的身影。有时走在路上想起老师教的某个动作,也会下意识地伸胳膊抬腿。一次到商店买东西,出了店门突然想起了刚排演的一个小品中挥手告别的动作,立即抬胳膊比划,结果“叭”的一下打在一位女同志身上,惹得人家大为光火,吓得他赶紧鞠躬道歉才算了事儿。正是凭着这种刻苦劲儿,王心刚进步很快,不久表演起来便有模有样了。正是凭着扎实的表演功底,1950年9月训练班的学习一结束,王心刚就进入了解放军东北军工局文工团,当了一名话剧演员,正式踏上了演艺之路,一年后转入东北军区文工团。
  当时东北军区文工团经常排新戏,王心刚每每被安排扮演重要角色,曾先后出演过《李闯王》 《三个战友》等多部话剧。由于形象英俊、表演质朴,军工局所属单位的官兵们对王心刚扮演的角色都非常喜欢。不断的舞台实践,也使王心刚的演技日臻成熟,面对掌声,他越来越热爱话剧表演。正在这时,一件令王心刚没有想到的事情改变了他的话剧表演之路。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反特故事片《寂静的山林》,导演对扮演男主角史永光的演员挑选比较严格,选了几个演员都觉得不太满意,于是到东北军区文工团物色演员,在一群年轻的男演员中一眼就看中了王心刚,认为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军人气质,很符合角色要求,立即决定将他带回剧组。可当时王心刚一心扑在话剧上,对拍电影一点不感兴趣。文工团领导找到他,王心刚说出了心里话:“电影得一段一段地拍,还不能跟观众交流,不如演话剧过瘾!”领导批评王心刚:“不论演话剧还是拍电影,都是工作需要,这是组织的安排,你必须服从!告诉你,去了以后一定要尽全力完成好任务!”一听是组织的安排,王心刚没话可说,只得服从!到了剧组,王心刚认真对待“任务”,运用几年来的话剧表演经验,很快通过了小品测试、角色分析和试镜三关,主创人员也都非常认同他的银幕造型,于是长影决定就由他出演男主角。
  初上银幕便担当主角,王心刚潜心研究角色,在导演的指导下,很快熟悉了电影拍摄流程,短短几个月,便显露出独特的表演才能。他在片中塑造的侦察员史永光,不仅气质、形象俱佳,同时又具有公安人员内在的敏锐、机智以及许多人性化的东西,一举一动都显得真实可信。影片公映后,圈内圈外叫好声一片,人们从此记住了形象俊秀、演技精湛的王心刚,很多人更是称他为银幕上的“英俊小生”。面对赞誉,王心刚也为自己顺利完成了“任务”而高兴,可正在他准备继续自己的话剧表演时,没想到长影又邀请他在新片《牧人之子》中饰演重要角色德力格尔,令他更没想到的是,此后自己竟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拍完《牧人之子》后,国内几家电影厂都看好王心刚,想将他调入,结果八一电影制片厂雷厉风行,通过部队组织渠道捷足先登,迅速将他收入麾下,从此王心刚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

兢兢业业——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

王心刚1958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不久就赶上八一厂精心筹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献礼影片《海鹰》。这部影片是根据1958年8月24日我海军东海舰队快艇某大队6艘鱼雷艇与国民党海军舰船编队英勇作战的真实战例为蓝本创作而成的。该片导演严寄洲在遴选男主角——鱼雷快艇艇长张敏时,大胆启用了年轻的王心刚。
  王心刚接到角色后,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为了演好鱼雷快艇艇长张敏,他立即深入到海军某部的鱼雷快艇上体验生活,与官兵们一起出海训练、巡逻。王心刚原本想,自己出生在海边,对大海和船只都很熟悉,登艇后不会遇到太大困难。然而上艇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鱼雷艇航速可达每小时40—50节,即每小时75—90多公里,航行起来颠簸得很厉害,没经过艰苦训练,晕船呕吐这一关就很难过,就更不用说在航行中站稳、实施各种操作了。王心刚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随艇出海训练时的情景,当天艳阳高照,海面风平浪静,谁知鱼雷艇驶出军港,刚一加速,他马上感到腹中翻江倒海般地难受,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身子一歪就哇哇地呕吐起来,止都止不住……
  这次出海回来后,王心刚像大病了一场似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剧组的一些人见了劝他:“这部片子很多特殊场景是在场内搭景拍摄的,现在剧组都在造‘海’了,你跟着鱼雷艇低速航行,体验体验,找找感觉也就行了,何必跟着他们参加训练遭这份罪!”“那不行,没有亲身体验,我怎么能演出海军鱼雷快艇艇长的风范!”王心刚回答得斩钉截铁。就这样,他硬是凭着一股敢拼的劲头,继续随艇训练,很快克服了晕船呕吐的难关,适应了艇上的生活,几十天下来人虽瘦了一些,但一举一动俨然一名正规的海军军官了。
  《海鹰》公映后,全国赞誉声一片,王心刚那英俊阳刚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观众们的心中。尤其是他在片中开着敞篷吉普车,带着年轻漂亮的王晓棠扮演的女民兵队长吴玉芬兜风那场戏,当年不知倾倒了多少青年男女。以至于后来王心刚与王晓棠搭档又演了《野火春风斗古城》几部戏后,社会上竟流传出“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人们称王心刚:是一位将正气与温柔融为一身的“英俊小生”。不少年轻女孩甚至给王心刚写信求爱,王心刚的回复则风趣而幽默:“感谢你的信任,但很抱歉,我已经是孩子的父亲了……”
  王心刚在《海鹰》这部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征服了亿万观众,也奠定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1962年他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继《海鹰》后,王心刚相继参加了《哥俩好》 《野火春风斗古城》 《侦察兵》 《永不消逝的电波》 《红色娘子军》 《南海长城》 《知音》等影片的拍摄。

德艺双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王心刚不仅演技高超,做人也非常豁达正直,尤其成名后,从不拿自己当明星大腕,而是时时处处以一名普通演员看待自己、要求自己。拍片时,只要导演找到他,档期又合适,他从不说二话、提任何要求,总是愉快地答应下来。1962年八一厂拍摄电影《哥俩好》,片中的男一号、男二号,导演分别选择张良和张勇手扮演,而片中指导员这个角色,导演希望王心刚来演,开始导演担心王心刚不愿接受,就单独找到他,以试探的口吻征求他的意见,没想到话音刚落,王心刚一句“没问题”,就痛快地接受了邀请。事后,王心刚的一位好友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这是一部反映部队生活的男人戏,你现在已经是名演员了,不演男一号,也不能去演个配角,这多没面子啊!”王心刚听了则非常认真地对好友说:“我就是一个普通演员,有点名也是大家扶持、观众捧场的结果,怎么能拿它做砝码去计较主角、配角?”稍一停顿,他语重心长地对好友说:“做人一定要对自己有个正确认识!千万别拿自己太当回事!”
  多年来,王心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65年拍摄电影《烈火中永生》时,他被安排出演片中三大主角之一的成岗,可是拍摄过程中剧本改来改去,最后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重点突出江姐和许云峰的形象,成岗的戏被全部删除了,王心刚改演戏份很少的刘思扬,谁知到后来刘思扬的戏也被删除了,王心刚只在片中露了一下脸,成了“无名英雄”,虽然如此他也毫无怨言,后来即便担任了“八一厂”副厂长,拍片时遇到这种情况,仍这么处理。文化部原副部长高占祥曾赞扬王心刚:“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1981年,王心刚以49岁的年龄,在影片《知音》中成功塑造了30岁的爱国将领蔡锷,并一举夺得了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桂冠。此后,一直以饰演年轻军人形象见长的王心刚,觉得自己的年龄不适合再演类似角色,于1987年拍完《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后决定息影。尽管离开了大银幕,但他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心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只要组织需要,绝无二话。2006年,“八一厂”筹拍新片《我的长征》,厂里希望王心刚能出演片中的一位老红军,身为军人的他坚决服从命令。影片公映后,淡出银幕近20年的他,再次以上乘的表演折服了观众。
  从艺那么多年来,王心刚始终如一地坚持认真演戏,全身心塑造好每一个角色。正因为如此,他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继“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后,又先后荣获“中国电影世纪奖”“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等等。毫无疑问,这些荣誉是对他最好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