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期●散 文●

八十年代的贺卡

作者:朱 辉

学生时代,每年12月初,我们就开始忙年了。与成年人晒腊鱼、腊肉和采购年货不同,我们忙年的唯一内容就是互赠贺年卡。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忙年是我们进入社会前的一种社交实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十七八岁的大孩子和现在不一样,身上没有多少零用钱。所以提前几个月,我们就得想方设法攒钱。尤其人缘比较好的同学,不仅本班有大量同学要送,一些跨班、跨年级的好友也要送,另外以前的不少旧同学仍在联系,买贺年卡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平日不知节省,到了年底,别人送你贺年卡,你拿不出回礼,实在好尴尬。
  除了早作打算,采购也让我们养成了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会结伴去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彼此充当砍价的帮手。另外结伴采购,量越大越能拿到相对低的价格。一般人认为女生爱逛街,可男生一旦爱上逛街,往往能逛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班长通过逛批发市场,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加工作后没几年,停薪留职做起了生意,如今在我们当年采购卡片的批发市场,拥有了两个颇具规模的门面,连续十几年跻身我们班财富排行榜前三。
  采购完毕,就要筹划送给哪些人。全班每个同学都送,自然最好。可是当年我们班还没谁有这样的财力,于是哪些人不送,颇费考量。折叠式的贺年卡售价高,自然应该送给最好的朋友。然而每个人自我感受不一样,有的人以为他是你的挚友,你却只是把他当普通朋友……复杂的人际关系,在送贺年卡时,最直观地体现了出来。最终大多数人选择私下赠送,不让别人看到。由于不清楚彼此的赠送量,没收到你卡片的同学,或许会以为你手头紧,本来也没买几张。
  在贺年卡上写贺词,对于不少同学也是难事,如果送出一大堆,又想不出那么多词,于是就抄写“名人名言”。我不喜欢拾人牙慧,每每随心所欲写点大白话。我想:真实比浮华重要,真心话最能打动人。
  时至今日,极少有人还在送贺年卡。这样也好,可以减少纸张消耗。不过偶尔翻看当年收到的贺年卡,青春记忆顿时浮现脑海,它们比老照片更让人触景生情。